统帅永远要具备超前的战略眼光。
明、清、朝鲜、日本,这四个地方的战略支撑点就是旅顺。占据了这里,就等于牢牢抓住了这四地的死穴。
李长风敏锐地察觉到旅顺在整个战略布局中的关键地位,毅然决然地将目光投向了这片饱经战火的土地。在成功掌控旅顺后,他立即展开了大规模的建设工程,决心将其打造成一座坚不可摧的海上堡垒。
李长风修建的要塞乃是一座巨大的棱堡,其设计精妙绝伦,融合了当时最先进的防御理念。棱堡的外墙由厚实的巨石与特制的青砖筑成,墙体高达数丈,表面光滑,难以攀爬。每隔一段距离,便设有了望塔与射击孔,士兵们可在内部安全地观察外部动静,并随时对来犯之敌进行攻击。堡内通道纵横交错,宛如迷宫,不仅便于士兵们快速机动,而且在遭受攻击时能够有效地分散敌军火力。
与此同时,李长风还在要塞周边构筑了多个炮台。这些炮台错落有致地分布在要塞的各个方向,配备了从海外引进以及自行改良的先进火炮。每一尊火炮都威力巨大,射程远、精度高,能够对远距离的敌军船只和陆地部队造成毁灭性打击。炮台之间相互呼应,形成了一个严密的火力网,无论是来自海上还是陆地的进攻,都将遭到猛烈的炮火拦截。
李长风夺取旅顺口并打造如此坚固的要塞,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从军事战略角度来看,旅顺地处辽东半岛南端,扼守渤海海峡,是威胁京津地区的一把利刃。李长风占据旅顺后,等于在大明的北方的心脏上插了一把刀,而满清想再次轻易南下,威胁京城,必将面临后路被断的危险。以旅顺为依托,李长风可以随时派遣水师出击,骚扰四地的海地区,打乱其军事部署,使各方都被掣肘。而且,旅顺要塞作为一个强大的军事据点,能够对满清的侧翼构成直接威胁,让满清如鲠在喉,夜不能寐,寝食难安。
从经济发展角度而言,旅顺拥有优良的港口条件,是东北地区重要的贸易枢纽之一。李长风控制旅顺后,可以大力发展海上贸易,与国内外各地进行通商往来。通过港口运输,能够将内地的丝绸、茶叶、瓷器等特产运往海外,换取大量的财富和战略物资。同时,也可以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文化,促进地区经济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