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冰冷的、高效的、完全不同于这个时代生产方式的逻辑。
他拿起册子,翻到最后一页,上面是苏沐的落款和县衙的印章。
“来人!”房玄龄沉声吩咐。
门外立刻有金吾卫应声。
“传我命令,立刻备最快的驿马,将此物,连同白日记录的文书,即刻送往长安,八百里加急,呈送陛下!”
房玄龄将苏沐写的册子,和他随从记录的副本,都装进一个早已备好的防水油布袋里,用火漆封好。
“是!”金吾卫接过,不敢怠慢,转身飞奔而去。
房玄龄看着窗外沉沉的夜色,久久不语。
这东西送出去,长安城,怕是要翻天了。
但愿,这是福非祸。
第二日,天刚蒙蒙亮。
房玄龄已经梳洗完毕,精神看着不错,只是眼底带着一丝血丝。
他直接让人去请苏沐。
苏沐打着哈欠来到前厅时,房玄龄已经坐在那里喝茶了。
“大人这么早?”苏沐揉了揉眼睛。
“苏县令,”房玄龄放下茶杯,目光锐利,“老夫昨日听闻,苏县令除了那六法之外,似乎还有……暖棚之法?”
他昨天回去后,又仔细回忆了苏沐奏疏和一路见闻,想起似乎有这么个词。
苏沐愣了一下,随即笑了。
“大人消息灵通啊。”
“是有这么个东西。冬天不是天寒地冻,很多菜蔬都长不了嘛。下官就琢磨着,能不能给地盖个‘房子’,让里面暖和点,这样冬天也能吃上新鲜菜。”
“哦?”房玄龄眉毛一挑,“此法……县令可曾付诸实施?”
“弄了几个,不大,就在城外不远。大人有兴趣去看看?”苏沐发出邀请。
“正有此意。”房玄龄站起身。
两人带着随从,再次出了县衙,往城郊走去。
走了约莫一炷香的功夫,眼前出现了一片奇怪的景象。
几排低矮的“房子”整齐地排列在田地里。
说它是房子,但它没有砖墙,只有木头搭成的骨架。
奇怪的是,这骨架外面,覆盖着的不是茅草,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