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隙望向前院。
空无一人。
但他注意到门廊前那块石砖上落着一片碎叶——那本应是风吹不进来的角度。
王沐晴已经切回监控画面,各个角度的摄像头依次轮过。后巷、侧墙、前门、二楼屋檐……没有热源,没有移动痕迹。
“它不靠近,但它知道我们在盯它。”她冷冷地说。
张砺沉声:“它可能想试探我们的反应。”
他返回操作台,手指在无人机飞行路径上轻敲:“我们下一次起飞,不是为了看它,是为了告诉它——我们也能设线。”
王沐晴皱着眉,迅速调出上一轮飞行的路径图,将盲区外围三十米的位置标记成一圈淡黄色区域。
“我们在它的静区外设一个假信标。”她说,“不广播,不回应,只让它看见。”
“用什么?”张砺问。
“红外反射板,”她转身去工具架,“我们还有一块旧的太阳能定位测试板,可以伪造温度跳动。”
张砺点头:“飞过去,在它注视的方向上,立下一面‘镜子’。”
他顿了顿,望向窗外阳光逐渐炽烈的林线,“我们也让它看见一点东西——像它让我们看见那块金属一样。”
王沐晴犹豫了一下,又迅速补充:“如果要用地面载具模拟信标,我们得解决遥控距离问题。”
张砺转向窗边,无人机仍在充电,电量缓慢地跳到21。他沉思几秒后说:“干脆就让无人机带过去,把载具和信标一起空投。”
“你是说让它扔出去?”王沐晴挑眉,“载具太轻,不能单靠自由落体,落点会漂。得加一个简易减速壳。”
张砺点头:“我们用工具箱里的泡沫箱切块当缓冲,外面缠透明胶带,维持形状,不会爆。”
“那载具用哪一个?”
“辰宇那台带橡胶履带的小车。”张砺说,“电机扭矩够,而且底盘稳。”
“我可以加装一个简易的定时电路板,启动延迟十秒,然后直线行驶六十秒,最后触发信标亮灯。”王沐晴点头,将工具包递给张砺,“不过它需要一点改装,你来做更稳。”
“无人机飞过去,放下它,然后返航。这个过程我们不插手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