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的就是《读某》、《意某》,更不乏一些社会知名人士。
他主要认为在选片时不是以专业性,而是凭喜好和其他因素,论资排辈。
最终目的是从电影的讨论中夹带私货。
这也是当时的一大特色了。
外面的纷纷扰扰也影响到了林枫,这时的他正接着韩三坪的电话。
“你小子怎么情况,这么的事都不提前说一声,你是想上天啊。”
韩三坪质问道。
林枫当然不能说已经提前知道,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要说心里没一点想法谁都不信。
但是有想法和说出想法是不同的。
“韩叔,你冤枉死我得了。
你是知道的,《三只猴子》得版权早在戛纳时就已经卖给华纳了,理论上说这部电影就是人家的,别人报送金球哪用跟我打招呼啊。”
“忽悠,接着忽悠。我能信你那就见了鬼了。”
林枫说这话,韩三坪一个字都不信,但也不行追究什么,毕竟林枫说得也没错,这个理由也能敷衍领导了。
于是韩三坪语气渐缓:“其实事情是好事,就是突然来这么一下,搞得大家都被动。你要是提前说,我们还能不让你报名吗?”
林枫再电话那头撇撇嘴,心想:这可说不准。
但是嘴里却依然硬着:“真不知道,你又不是不知道我这段时间忙着为咱赚钱有多苦,哪有空关心这个。”
“行啦,别装出这副恶心模样,我又不是怪你,都说了这算好事。
打电话就是想问问,你有没有获奖把握。”
韩三坪循循善诱。
林枫哪能吃这套,坚决道:“韩叔啊,金球奖又不是我家开的,再说了,华纳怎么做我也不知道啊。还有”
林枫还没说完,就被韩三坪打断:“行啦,不问了行了吧。哪那么多话。
还有,提醒你一下,小心说话。
好了,挂了。”
听见电话里传来嘟嘟的忙音,林枫苦笑着摇了摇头。
将手机一关,上床睡觉。
果然如韩三坪所预测的那样,当路演团队23号回到京城时,记者也蜂拥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