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陆福星的名头传出去,平安村也跟着出了名,连带着“私塾”也开始火爆起来,不少外村人都来听课,大多是长辈领着孩子来。
只要这些人不吵闹,平安村的人也不拒绝他们来。
人越来越多,有些人为了占到好位置,都是提前一段时间到,课上完了他们也不着急走,总会在平安村多逗留一会。
陆雪找了王里正,同他商量着,在山脚下划出一个位置,让村民们可以在那做点小买卖,多少有些收入。
王里正很认同这件事,当天便画好了位置。
可村里人种了一辈子的地,哪里会做生意,因此不太敢尝试,毕竟无论做什么生意,都要本钱,万一赔了可怎么办。
谢老头和王氏可是高兴坏了,两人闲了大半年,骨头都要生锈了,早都想到镇里出摊,却被家里的几个孩子拦住。
谢重山总能接到木匠活,尤其是做货架的,他少说也得做了四五十个货架,每个月的收入不少,交给陆雪一大半,剩下的都给他们老两口。
李巧兰对此一点想法都没有,家里有吃有喝,还有月银拿,有时间想那些有的没的,还不如多给弟妹做几道菜呢!
作为家里掌厨的人,最喜欢的就是看弟妹把她做的饭统统吃光!
张多又给作坊拉来两家新酒楼,作坊的人手不够用,在村里又招了十人,每天能做三百斤上下。
这已经是极限,再多的作坊做不出来,生产力低下的时代,去哪搞那么多的猪肠。
这样一个月去除各种成本,少说也能赚一百五十两左右。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就是家里的孩子能赚钱,老两口在家歇着逗孙子玩吧!
不过,这次可拦不住老两口,摊位画好的第二天,两人出摊了,这次卖的不是肉夹馍,而是菜夹馍。
菜是沈莹炒的,味道很好,一个菜加馍只要两文钱,若是加鸡蛋的话,则需要再加两文钱。
摆摊第一天就卖出一百个,赚多少钱不重要,重要的是老两口开心,晚上睡觉都香!
第二个出摊的是李阳,他跟着谢重山学了几个月,最先学的就是做木刀拨浪鼓之类的玩具,以便于掌握各种工具,锻炼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