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年纪不小,农活干得又比村里人少,山上山下得跑几趟,胳膊腿都疼。
“咳,远山媳妇,你咋又来了?”
陆雪无语地看着王里正,她怎么记得,上次来,王里正说的那话是抱怨她来得少呢?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还能不能愉快地玩耍了!
“我想让村里建个大门。”她把纸摊在桌子上,上面画着一个木质大门,高两米,宽三米,牌匾上写着平安村。
两边延伸出数米的栅栏,栅栏顶端削得尖尖的,看起来就不易攀爬,里面那侧有几个一米二高的台面,并非固定在地上,可以来回移动。
大门两边还有两个小房子,那是给小白它们住的,方便晚上守大门。
这个大门的样式,是仿照军营的大门的样子画的,不过要简陋很多。
至少没在大门不会蒙有铁皮铁钉,更像是把村民家的大门放大,变得更结实。
王里正拿起来看了半天,别的不说,牌匾上平安村几个字样,他很喜欢,有点心动,“这是不是有点太破费了。”
“破费吗,木头山上有,就是村民们要出些力。”
陆雪循循善诱,“而且,要是大门建好,牌匾我们谢家捐,字迹跟作坊大门上一样漂亮那种。”
王里正眼睛一亮,平安村是逃荒来的,他们不得已离开家乡,失去过土地和财产,刚落户时没少被其他村子排挤。
要是他们真把大门建起来,其他村的里正岂不是羡慕得要死!就连村里人走出去,也能把腰杆挺得直直的!
毕竟兴旺镇下面的村子,都是在村口立个小牌子,告诉别人这是哪,可都没建过这样的大门。
“行,我去和大家说!”王里正拍着胸脯保证。
第二天一早,村口又响起熟悉的铜锣声,村民们打着哈欠围过来,又发生什么事了?
王里正举着图纸,进行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讲。
“想当年,咱们为了活下去,背井离乡,不知遭受苦难哪怕在平安村安家,在外人眼里,咱们依旧是一群落魄的乞丐”
村民们听得热泪盈眶,老一辈是想起他们受过的那些苦;
年轻人倒是感触不大,尤其是那些出生时就在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