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不意,攻其不备。”
李世民微微点头,接着问周景明:“如今官场或存贪腐之风,何以整治?”
周景明郑重答道:“陛下,当严正律法制度,严惩贪腐之徒。强化监察之职,使官员不敢肆意妄为。同时,倡导清正廉洁之风,以正官场之气。”
李世民又转向吴清风:“文化之昌盛关乎国家之根基,如何推动?”
吴清风从容应对:“陛下,当广设学府,鼓励学术交流。尊崇大儒,弘扬经典。且支持文学创作,使文风兴盛。”
李世民继续考问郑浩然:“若要促进商业繁荣,有何良策?”
郑浩然答道:“陛下,可降低商税,规范市场秩序。修通道路,便利商贸往来。鼓励创新,发展特色产业。”
李世民看向刘心远:“如何选拔和培育优秀之官员?”
刘心远回道:“陛下,当以科举选才为主,辅以举荐。设立官学,培养后备官员。且定期考核,赏优罚劣。”
李世民再问杨博宇:“如何处置与周边少数民族之关系?”
杨博宇答曰:“陛下,当以和为贵,恩威并施。尊重其习俗,互市通商,促进融合。若有犯边者,当以雷霆之威镇之。”
最后,李世民问林俊才:“农业乃国之基础,如何使之兴旺?”
林俊才躬身答道:“陛下,应推广先进农耕技艺,改良农具。合理分配土地,鼓励垦荒。兴修水利,保障灌溉。”
经过一番热烈讨论,李世民最终敲定录取名单。
他起身说道:“此次殿试,尔等皆有出色表现,望今后能为大唐鞠躬尽瘁。”
考生们跪地谢恩,高呼万岁。
殿试结束,两仪殿外阳光璀璨。蓝天白云下,飞鸟掠过宫阙的檐角。李世民与大臣们谈笑风生,探讨着此次制科为大唐选拔的人才。
李世民感慨道:“此次殿试,朕看到了大唐未来的希望。这些青年才俊,必将为我大唐的繁荣昌盛奉献心力。”
长孙无忌应道:“陛下圣明,大唐在陛下的引领下,定能铸就更为辉煌的盛世。”
而那些上榜的考生们,满怀憧憬地走出宫殿,期待着为大唐的繁荣贡献自身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