殇,提醒一下。可现在看沈昼这德行的,是真想飞蛾扑火吗?
沈昼也叹气,看来以后还是得保持距离。现在还没什么,可再这样下去,传闲话是早晚的,林汐可遭不住流言蜚语。
之后几天,林汐继续忙活自己的事。
温室里的作物虽然不如二代种子涨势那么迅猛,但施过肥的土壤比普通土壤更好,比对照组又缩短了一个礼拜的生长周期,更是甩外面旱田几条大街。
原以为这实验最快也要秋季才能有个眉目,没想到夏季就能交作业。
郭长城看着林汐拿来的数据本子,很是震惊。
别的复杂的他看不懂,不过林汐专门做了个简单易懂的总结。
“五十六就能收?”郭长城看着玉米的成熟时间,觉得不可思议。
现在他所知道能最快收割早熟品种还得八十天到一百天,五十六天什么概念?
就是同样的劳作时间,别的村撑死种两茬,他们村就能收三茬。
而且这个亩产预测是啥情况?亩产六百斤?当地的平均亩产也就三百五十斤,还得说是施肥浇水都不误的情况。
六百?
郭长城揉了揉眼睛,确认自己没眼花,连忙看向林汐。
“小林啊,这靠谱吗?亩产六百?这数我觉得……”不靠谱,还是非常不靠谱。
他种了这么多年的地,高低也是有点经验的,再咋研究,也不能差这么多吧?
林汐点头:“这个亩产的确是我估计的,毕竟温室还是太小,估算的也得往保守了说。”
“啥?这还是往保守了说的?”郭长城又一次震惊了。
林汐解释:“因为我研究的种子有两种,一种是旱田的,这个肯定是能保持高产的,还有一种就是温室的,这就看个人水平,要是不能按照科学培养的方法执行,也是有影响的。
她边说边给郭长城指相关数据,每一天的涨势她都是用尺子测量,甚至精确到了毫米程度。
郭长城一看人家说得有理有据,不像是说大话的样子,又开始纠结了。
本来研究成功是好事,可这在他认知以外,差距还很大。
他得对全村人负责,到底该不该立马投入种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