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试验的品种就是玉米,小麦,西红柿,青椒,黄瓜,油菜,芸豆等等,都是当地餐桌常年的食材。
她还用花盆移栽过两株蓝莓秧,但因相关书籍对蓝莓的研究少之又少,她也没抱太大的希望,只当是个装饰摆设。
原本她还想连蘑菇菌类一起培养,但这要求干湿度和温度。
温室毕竟没有灵溪空间强大,人为制造的环境不能保证兼顾所有作物良性生长,所以最后只能先放弃,留到日后扩建温室再做研究。
一开始乡亲们都没人在意林汐搞温室的事,毕竟觉得这就是城里人瞎折腾。
来插队的知青前前后后也有不少,哪个对种地了解?
要说种地,还得他们庄户人,可信不着那些五谷不分的小年轻。
可林汐的温室弄得有模有样,村里人也越发好奇,路过林家院子时,都会趴墙头瞅几眼再走。
林汐发现自己现在这么受关注,也不敢忘形,可不敢半场开香槟。
这日,阳光正好。
林汐总算把先前定购的缝纫机运回来。
机头还有桌架子挺老沉的,特意雇了个板车拉回来,车费一元。
乡亲们看热闹,村里有大件的不多,林汐先是买收音机,现在又买缝纫机,看得乡亲们无不艳羡。
“还得说是林知青,这东西是一直添,日子真是红火。”
“人家脑子灵,转得快,听说还有个厉害亲戚,人家不发财,谁发财?”
林汐跟沈昼合伙卖东西的事村里人不说,但心里都明镜儿着呢。
不过林汐有了好东西也不藏私,直接拿去广播站。
“以后乡亲们想要用缝纫机的,就去广播站用。”
“我是想把村广播站扩展成咱们乡亲们的活动中心!”
这话一出,众人全都议论纷纷。
一个缝纫机可不便宜,一百多块的物件,村里娶媳妇添大件都舍不得花这个钱。
人家一个村外来的知青,收音机给村里用,现在缝纫机也给村里用,都这样了,还有谁能眼红?
乡亲们乐呵呵,已经开始计划去县里买布料,攒了许久的布票全翻出来了。
林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