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轧钢厂技术科办公室室的灯光依然明亮。
郭绍华揉了揉发酸的眼角,伸手端起搪瓷杯,已经凉透的浓茶刺激着他的味蕾,却丝毫不影响他手中笔不停挥。
整整三个通宵,他终于将与杨厂长初步沟通的能源优化方案,细化成一份近两百页、图文并茂的《红星轧钢厂能源系统优化初步构想》。
“四十七个百分点的能效提升,投资回报期不超过三年。”
郭绍华摸着厚厚的文件夹,目光从最后一页的数据表格上扫过,嘴角挂起一丝难以察觉的微笑。
这份方案不仅包含了完整的技术路线图,还详细预估了每个季度的投入产出比和实施周期,甚至连各部门的协调机制都考虑在内。
杨厂长看完初步方案后,迅速在三天内召集了一次高规格会议。
小会议室内,烟雾缭绕。
红星轧钢厂的权力核心,所有副厂长、主要车间主任、科室负责人全数到齐,个个神情肃穆。
郭绍华站在会议室门口,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衬衫领口,双手抱着那份沉甸甸的文件夹走了进去。
会议室内的交谈声骤然停滞,数十道目光齐刷刷投向这位年轻的技术科长。
有好奇,有质疑,有警惕,也有期待。
杨厂长见人到齐,清了清嗓子:“今天召集大家来,是要讨论一个关系到我们厂未来发展的重大方案。郭绍华同志,你来介绍吧。”
郭绍华点头致意,走到会议桌前,放下文件夹,给所有人分发了一遍他的报告。
身着蓝色工装的年轻人站在会议桌前,在座各位领导大多已年过半百,只有他如此年轻,却丝毫不怯场。
“感谢各位领导百忙之中参加今天的会议。”郭绍华微笑着,声音温和却坚定,“我要汇报的是《红星轧钢厂能源系统优化初步构想》。”
“首先,请各位翻到第三页,看这组标红的数据。”他一边反动着自己手中的报告一边说道:“这是我对我厂近一年能源使用情况的统计和分析。”
“高炉每天排放的余热足以供应整个工人宿舍区的热水;电力调度浪费率高达32;水资源重复利用率不足15……”
一串串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