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扬的声音在背后炸响。
郑国栋的右腿旧伤剧痛,但他不敢停步。拐过第三个弯时,他突然被横空出现的钢管绊倒,额头重重磕在钢筋断面上,温热的鲜血立刻糊住了左眼。
“郑工怎么这么不小心?“谢一扬的声音从上方传来。郑国栋模糊的视线里,几个穿工作服的人正架起他往导流底孔方向拖行,“看来得送医务室了。“
冰冷的水泥地面变成锈蚀的金属网格,郑国栋透过血雾看到下方咆哮的激流。他想喊,却被一只戴着手套的手捂住嘴。最后的意识里,是谢一扬俯身在他耳边说的话:“放心,小雨会收到抚恤金的。“
噗通——
落水声被轰鸣的水流完全吞没。张铁柱的机械眼记录下全程,同时扫描出郑国栋袜筒里的u盘。当机械手取出那枚沾血的金属块时,谢一扬正用卫星电话平静地汇报:“周书记,意外事故处理完毕。“
三天后,国务院调查组进驻三峡。
专家组组长严明站在17号坝段同一位置,手里拿着同型号的莱卡测距仪。数据显示:位移量213毫米,完全符合标准。
“奇怪,匿名举报说的明明是这里。“严明皱眉翻看报告,“怎么会误差这么大?“
“可能是把临时施工缝错认成结构裂缝了。“谢一扬微笑着递过另一份文件,“这是郑工生前最后签字的报告——他精神压力很大,女儿刚确诊白血病。“
严明接过文件,看到末尾的签名确实是郑国栋的笔迹。他抬头望向导流底孔,那里新装了防护栏和警示牌,几个工人正在检修照明系统。
“郑工的事很遗憾。“严明叹了口气,“听说尸体还没找到?“
“长江这么大。“谢一扬望向远处雾霭沉沉的江面,“有时候,人就像一滴水。“
他西装内袋里,郑国栋的u盘正静静躺着。张铁柱破解出的内容令人心惊——不仅有混凝土检测报告,还有谢一扬与周明远在武汉饭店密谈的录音。那段二十分钟的对话如果公开,足够两人死十次。
1994年3月15日,葛洲坝电站滤网。
一具高度腐败的男性尸体被水流冲进滤网,值班员老刘差点被恶臭熏晕。尸体右手紧握成拳,法医撬开后发现掌心刻着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