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白外贸合同堆在桌上,每份都预先盖好了海关、商检等七个部门的印章。最上面那份显示向德国出口十万套“精密齿轮“,单价标注为市场价的三十倍。
“老黄,这次要多少?“谢一扬用雪茄指了指合同。
黄永昌的拇指在计算器上飞舞:“按新汇率双轨制差价,1美元额度黑市能兑87元人民币,官方牌价才576。“他咽了口唾沫,“23亿美元额度,净赚68亿人民币。“
谢一扬的皮鞋尖轻轻踢了踢保险柜。前世记忆浮现——1994年汇率并轨前,深圳像黄永昌这样的“外贸皮包公司“有上千家,每年通过高报出口、虚增进口套取的外汇足以买下半个华尔街。
“报关单呢?“
黄永昌拉开抽屉,取出一叠深圳海关的放行单据。谢一扬扫了眼所谓“进口设备清单“——德国产的“五轴联动数控机床“被标价12亿马克,而实际采购价不足十分之一。附页的商检报告显示设备已“完成进口检验“,落款日期却是三天后。
“程雪在查去年那批医疗设备进口。“黄永昌突然压低声音,“她发现同样的ct机,深圳报关价比上海高两倍“
谢一扬的雪茄停在半空。投影仪突然自动开启,画面里出现成都飞机制造厂的实时监控——白发苍苍的陈老正在用电子显微镜检查起落架钢材,他身边站着个穿央行制服的短发女子,金丝眼镜反射着冷光。
“操!“张铁柱的机械臂爆出电火花,“程雪怎么会和军工调查扯上关系?“
谢一扬的瞳孔骤然收缩。监控画面里,陈老举起钢材样本对程雪说着什么,女人随即取出平板电脑调取资料。放大后的屏幕显示正是扬帆集团在太原钢厂的轧钢记录。
“立刻转移资金。“谢一扬猛地掐灭雪茄,“所有离岸账户启动备用通道。“
黄永昌还没反应过来,谢一扬已经抽出钢笔在五份合同上签下不同名字。从香港昌茂、澳门永利到开曼群岛的星辰投资,每个虚设的“外资企业“背后都藏着层层嵌套的空壳公司。
“今晚必须把外汇额度换成硬通货。“谢一扬甩下这句话时,奔驰车已经发动。后视镜里,黄永昌正手忙脚乱地往公文包里塞合同,额头汗水滴在“深圳市1993年度重点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