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回地走向门口,“带李厂长去看看"医闹"准备得怎么样了。“
三号车间灯火通明。十七名工人围坐在那台价值连城的德国机床旁,脖子上挂着“誓与设备共存亡“的硬纸板。最前面的老技工刘建国正用煤油灯加热饭盒,蒸汽里飘着玉米糊的酸味。
“老刘,谢总亲自来谈条件了!“李卫国被张铁柱推搡着走进车间,声音发颤。
工人们沉默如铁。只有机床上的led屏还亮着,德文界面闪烁着“wartung erforderlich“(需要维护)的警告。
谢一扬的皮鞋踩在油污地面上,发出黏腻声响。他打量着这台三米高的精密机械——灰绿色外壳上贴着泛黄的德语操作说明,透明观察窗里可见排列如钟表零件的传动机构。前世他参观过德国工厂,知道这种机床能加工航母螺旋桨的曲面。
“各位师傅。“谢一扬从公文包取出文件,“这是市里批准的改制方案。每人补偿三个月工资,四十岁以上的安排去扬帆电子厂当保安。“
老刘的饭盒“咣“地砸在机床上,玉米糊溅到谢一扬的裤脚:“放屁!这机床是82年我们用出口创汇买的!光那套海德汉系统就值“
“值多少?“谢一扬突然提高音量,回声在车间震荡,“现在深圳的私营厂用日本二手设备,加工费只有你们的十分之一!“他踢了脚机床基座,“而你们去年亏损四百七十万!“
工人们骚动起来。有人开始咳嗽——连续三天的绝食和熬夜已经耗尽了这些四五十岁汉子的体力。谢一扬注意到他们手边的葡萄糖注射液瓶,嘴角微扬。虚弱的人更容易失控。
“谢总!“老刘突然扑上来抓住他的袖口,油污在阿玛尼面料上晕开,“让我们把最后一批军工订单做完!那是给核潜艇的精密齿轮“
张铁柱的机械臂“咔“地锁住老刘喉咙。谢一扬慢条斯理地掰开老人手指,对着灯光检查袖扣是否受损:“核潜艇?“他轻笑,“军方现在采购的是我的扬帆特钢。“
车间大门突然被撞开。二十多个穿白大褂的壮汉冲进来,领头的光头举着输液架:“黑心医院治死我爹!偿命来!“
谢一扬趁机退到角落。这场“医闹“是他精心设计的——从汉正街雇来的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