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想稳住府兵制,未免太过幼稚。
不过,在东北赐田,倒也能引去一批无地农民。
大唐如今的威望,如日中天,李渊与李二励精图治,早已让大唐摆脱了隋末的动荡。
百姓们对李氏感恩戴德,若李恪一声令下,表示朝廷将在东北赐田,还发放种子与农具,响应者必将如潮水一般!
李恪摇头,“仅仅授田于百姓,怎能稳固府兵?对于那些愿意迁徙的百姓,不仅要赐予他们每人百亩沃土,更要对他们实施军管,按军规制编组。”
闻言,李靖抚着长须,眼中闪过一丝疑惑。
“臣有一问,军管之制,臣能理解,但殿下说的又是什么编制,归何人统领?”
李恪微微一笑,胸有成竹。
“将由政事堂诸位宰相坐镇指挥,直属皇帝,就叫它屯垦兵团!其中的各级长官,全由退役老兵当任,以确保铁血之风!”
“还有,将普通士兵的退役年限,下调至四十岁。否则,各位想想,军中若全是老头,谈什么战斗力?这改革,势在必行!”
李二紧锁眉头,李恪的建议的确可行。
但这会导致中书省的权力过度集中。
整个屯垦军名义上属于皇帝,实际上事务处理权已落在宰相手中。
若宰相权力过大,必然会对皇帝构成威胁。
李恪提出这点,李靖和房玄龄恍然大悟,从他们的立场出发,不可能反对这一策略。
兵团归属政事堂,宰相权力自然增强。
由退伍士兵担任长官,这等于大规模笼络了军中将领。
每个将军都有退伍的旧部需要关照,但为了避免被指责豢养私军,他们无法大规模援助老兵,导致部分人生活困苦。
其实,李恪对自己的政策能否在大唐顺利实施没有信心。
他的初步计划是,所有迁移的百姓和投靠大唐的杂胡,必须按照兵团制度集体劳作和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