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潘金莲的话,武松不由松了一口气,扭头看向朱贵。
朱贵面色尴尬:“公明哥哥写完了还意犹未尽,又在后面加了四句。”
“哪四句?” 武松接茬问道。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潘金莲听了,微微皱眉:“这,‘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这是打算要学黄巢,来日发达了,要杀尽天下权贵,推翻皇帝自己来做?“
”不,笑黄巢不丈夫,也就是说要比黄巢还要做得更甚!这是标准的反诗啊!”
武松听了,啊的一声叫出来:“公明哥哥当场被擒获了?”
朱贵摇摇头:“那倒没有,公明哥哥当日写完,又在浔阳楼上喝了一阵子。直到喝醉了,才独自踉踉跄跄回到住处。回去后便倒头便睡,一直睡到第二天酒醒,全然不记得曾在浔阳楼上题诗一事。”
武松听了,松了一口气:“既然不曾当场擒获,人都走了,浔阳楼上人来人往,谁能知道是谁人所作?事后不承认便是!”
朱贵听了,面露尴尬之色:“公明哥哥落款了。”
武松吃惊道:“啊?这?公明哥哥怎么,怎么“
潘金莲也说道:”这要是被有心人看到,告知官府,岂不是会被杀头问斩?说不得还会株连家族。”
朱贵面色愁苦道:“正是此节!好巧不巧,那江州通判黄文炳也去浔阳楼吃酒,看到了公明哥哥所书诗词,回去便告知了江州知府蔡九,就是蔡京老贼的儿子。“
武松一脸懊恼:“怎得如此倒霉?,偏偏就被通判给看见了!这酒家也是,看到客人写了反诗,也不赶紧取下来毁掉,留着作甚?也不怕被株连入狱!”
潘金莲好奇道:“江州知府将公明哥哥如何了?”
朱贵一脸愤恨:“那蔡九将公明哥哥的诗词和江州当地的一首童谣联系起来,当即便认定公明哥哥是造反元凶。”
武松奇怪道:“童谣?什么童谣?”
朱贵一字一句说道:“耗国因家木,刀兵点水工。纵横三十六,播乱在山东。”
潘金莲听了,大惊失色:“坏了!家木是宋,水工是江,江州怎会有如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