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偷笑两下,叶西洲又问:“你可是有话要说。”
赵琳抬头看去,这才见叶承珲似乎想说些什么,但没说,却又被叶西洲给发现了。
叶承珲正纠结着要不要说,叶西洲便催促道:“有话便说,男子汉大丈夫,扭扭捏捏,成何体统。”
叶承珲这才说了,只是他此话一出,却惹来了叶西洲的震怒。
叶承珲说:“儿子明年也不想下场。”
叶西洲意外的问道:“为何?”
叶承珲思量了一下说:“父亲容禀,儿子确实是要参加明年的秋闱的,但父亲既已平安归来,儿子想,府中应该暂时用不到儿子登科入仕,以保荣华,且新科及第,也不过是在翰林院无所事事罢了,所以儿子想去游学,以积攒经验。”
赵琳顺着叶承珲的话想了想,也不是没有道理,毕竟每年登科及第的都有上百号人,肯定不能一下子全部录用到朝中,所以大部分都是封庶吉士,在翰林院慢慢熬着。
若是三年后还没有熬出头,那就会有新的一批庶吉士,到时候再想出人头地,面对的竞争力也就更大。
因此,每年都会有熬不下去的庶吉士请辞,或是回乡教书,或是另谋生路,这也是大多数庶吉士的宿命。
毕竟,朝廷就那么多职位,一个萝卜一个坑,不是谁都有机会顶上去的,就算有家世有背景,也得有能力才能往上走。
可叶承珲的能力毋庸置疑,他又有平阳侯府这么大的背景,缘何还会有这种想法呢。
不待赵琳想明白,叶西洲就说:“府中确实用不到你兄弟二人来保荣华,但你想积攒什么经验,难道你不打算入朝为官。”
叶承珲抿了抿嘴角,说道:“儿子自然是想的,所以儿子想去游学,以便考察民情,方便日后为民请命。”
“你既不入朝为官,又如何为民请命,难道你只想做一幕僚,终身居于幕后,以你之才,难道甘心?”
叶西洲虽不知叶承珲的真实水准,但能入上书房读书,又不得太傅批判,可见读书的本事也是有的。
是以,叶西洲以为,叶承珲是不像他平日里表现出来的那样的,而从古至今,哪个读书人不想青史留名。
叶承珲当然也是想的,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