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的御夫高手,还深谙婆媳相处之道。
要想处理好婆媳关系,从来都需先处理好夫妻关系,否则,你要么成为刘兰芝、唐婉一样的牺牲品,要么就会成为真的闲妻凉母。成为婆母的仆妇,男人的管家婆,家庭的一种摆设,从古至今无数女子不是前者便是后者。少有写《你侬词》那个聪慧女子的通透和幸运。
第三进是留给大伯一家的,虽在姝眉出生后,还没见大伯以外的其他人回来过,但一直也被能干的祖母打理的跟自己的院子差不多。
第四进才是三爷一家的,小院风格雅致温馨,是三爷和三夫人共同的作品。东正房是三爷夫妻起居室,里面隔一小间,住着才三岁的老疙瘩,因他太小,为照顾方便还没和父母分房。
西正房住的就是周家大排行四的姝眉,原来是两个哥哥的。等妹妹大到能分房时,这哥俩异口同声的去住厢房,这里要给妹妹住,且不说长辈们本就偏心些妹妹,就冲这份兄友弟恭也得成全了。
第五进是四爷的,因他现在还没成家,一直没住,而是暂时在第二进和父母住一起。
第五进据后门还有很长一段,前面密密盖了几排厢房住着仆人,中间有一口井,一个大石碾子,还有一块超大的槌衣石。周家本来不是显赫之家再加上老太爷致仕在乡下,除了几个长工卖身仆人不多。
有身契的主要两家,一家孙贵赶车喂马干些杂活,孙家的干些洗涮缝补的家务,孙家两个丫头杏黄跟着老太太,麦香跟着三夫人王氏。另一家姓常,男人常遇青自小跟着周老爷子识字会算账,周老太爷做官时他作外管家,现在主要负责收地租管账一些外事。
常家的原是赵老太太身边贴身丫头,前几年得病没了,好在两个儿子都已成家,老大常欢一家跟着大爷去了外任,老二常乐跟着三爷,常乐家的主要掌厨,独子常世安作为书童跟着大少爷去了上都,另有两个小厮一个周来跟着老太爷,一个周往跟着四爷。
还有一个特殊的看门人周大顺,他是大爷送来的一起打过仗的退伍老兵,伤了一只眼睛不好谋生,没有家人无处安身。因为同上过战场又是同姓,人有几分本事品行也很信得过,因此周家多了个“门神”也给他了一个安身处一举两得。
离后门最近的地方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