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俄罗斯风云录 > 第25章 钢铁洪流第3章 向东欧进军(2/5)
潮湿、充满恶臭的排污管道,成为了他们最后的堡垒。在那里,他们用钢琴线绞杀德军巡逻队,每一次绞杀都伴随着生与死的较量;他们用歌剧院的幕布包扎伤员,在血腥与痛苦中,幕布的柔软显得如此珍贵;甚至在饥饿难耐的时候,他们将肖邦的手稿煮成纸浆果腹,那可是波兰文化的瑰宝啊,却在战争的残酷面前成为了维持生命的“食物”。

    终于,苏军“姗姗来迟”。当他们踏入华沙时,这座曾经繁华的城市已经变成了一座鬼城。20万平民的尸体在废墟中腐烂,散发着令人作呕的气味,那是战争的残酷与无情的见证。而仅存的起义者,并没有得到他们所期待的解放,而是被nkvd(苏联内务部)挨个枪决。一名苏军坦克兵在日记中写道:“我们不是来解放华沙,是来给棺材钉钉子。”这句话,如同一把重锤,狠狠地砸在波兰人民的心上。

    华沙起义期间,苏军先头部队距华沙仅10公里却停止推进。这10公里的距离,仿佛是一道无法跨越的鸿沟,隔开了希望与绝望。波兰地下军伤亡48万人,平民死亡约20万。这是一组令人痛心疾首的数字,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破碎,都是一段惨痛的历史记忆。

    二、钢铁同盟的背叛:权谋比炮火更致命

    华沙起义失败的背后,隐藏着斯大林指尖的精密算计。当丘吉尔得知此事后,愤怒地怒斥:“这是赤裸裸的背叛!”他的声音中充满了对苏联行为的不满和对波兰人民的同情。然而,苏联外交官莫洛托夫却甩出一摞档案,试图为苏联的行为辩解。他说:“波兰流亡政府1938年参与肢解捷克斯洛伐克,配不上盟友称号!”档案里还夹着波兰地下军暗杀苏联军官的记录。但此时,这些记录的真伪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苏联找到了一个看似合理的借口,让坦克暂停前进。

    更深层的阴谋在卢布林悄然发酵。斯大林提前扶植的“波兰民族解放委员会”已整装待发。他们打着各种旗号,但他们的首要任务不是抗击德军,而是搜捕流亡政府的支持者。当苏军“解放”奥斯维辛集中营时,随军记者的镜头刻意避开那些戴着波兰军帽的囚犯。这些人刚刚从纳粹的牢房中逃脱出来,还没来得及感受自由的喜悦,就被塞进了开往西伯利亚的列车。他们的命运在那一刻被彻底改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