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出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决定:敕令在涅瓦河建造长 26 米、高 8 米的冰制宫殿。这座冰宫在建筑学上具有非凡的意义。冰砖以亚麻纤维强化,使得冰宫更加坚固耐用。内部设有冰制家具及可喷射酒精燃料的壁炉装置,在寒冷的冬日里,为冰宫增添了一丝温暖与神秘。
1 月 27 日的婚礼庆典更是一场荒诞至极的闹剧。新郎米哈伊尔·戈利岑公爵被迫与卡尔梅克女仆共乘冰象车游行,冰床温度通过硝石溶液控制在 -15c。这一安排充满了羞辱与讽刺,安娜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打压旧贵族的尊严。婚礼次日,枢密院在冰墙发现以桦树汁书写的反诗,经低温固化形成立体浮雕。这一发现无疑给了安娜一个绝佳的机会来展示自己的权威。她命人将冰诗切割成块,作为“艺术展品”陈列于冬宫前厅。冰宫于 4 月融化时,涅瓦河面漂浮的冰晶在阳光下折射出彩虹光谱,被东正教修士解读为“神怒之兆”。然而,这一意外事件却催生了圣彼得堡最早的冰雕艺术行会。冰宫的存在,既是安娜权力的象征,也是那个时代政治荒诞的缩影。
三、日耳曼化的行政改革:表面繁荣下的危机
比隆主导的官僚体系改革呈现出鲜明的普鲁士特征,这些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俄国的政治、军事、财政和文化格局。
在军事重组方面,效仿普鲁士总参谋部制度,设立“战争学院”培养专业军官,俄军制式武器口径统一为 175 毫米。这一改革使得俄国军队的专业化程度得到了提高,军事指挥体系更加完善。在财政革新方面,引入复式记账法,1732 年国库收入较彼得末期增长 38。然而,这一增长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危机。36的预算用于供养德国顾问团,这使得俄国的财政支出结构失衡,国家财政负担加重。在文化管控方面,圣彼得堡科学院德语论文占比从 1725 年的 17激增至 1740 年的 63,俄语文献强制附德文摘要。这一举措导致了俄国本土文化的边缘化,德国文化在俄国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1734 年档案司曝出的“酸黄瓜密件事件”更是凸显了日耳曼化改革带来的问题。旧派官员以发酵液替换墨水,致外交文书显现隐形文字。德籍译员误将“与奥地利联合”解读为“腌制奥地利”,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