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彼得堡的野望:西化狂潮与帝国崛起(1689-1796)
第十五章 叶卡捷琳娜的棋局:启蒙时代与农奴锁链(1762-1796)
第一节 量子毛毯与青铜复读机(1762 - 1765年)
一、女皇的量子毛毯
在1762年叶卡捷琳娜加冕的那个夜晚,宫廷上下弥漫着一种既庄重又神秘的气氛。彼得三世遗留的蕾丝床单,那承载着过往宫廷风云的物件,竟在这一夜发生了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它仿佛跨越了空间的界限,与远在柏林、巴黎、君士坦丁堡的龙床产生了量子纠缠,同一时刻铺展在那些象征着权力与荣耀的地方。
在这奇异现象出现后,法国情夫波将金来到女皇面前,献上一计:“陛下当以身为梭,织就欧亚外交网!”在当时的欧洲政治格局中,俄罗斯正处于一个关键的位置。叶卡捷琳娜深知,俄罗斯若想在国际舞台上占据更有利的地位,就必须在外交上有所作为。于是,她果断地翻身压住这看似无形却又影响深远的经纬线。
在那个时代,波兰的局势复杂且动荡。俄罗斯、普鲁士和奥地利等国对波兰的领土都虎视眈眈。叶卡捷琳娜凭借着她的智慧和谋略,硬是把《瓜分波兰协议》绣成了被套花纹。这一协议的达成,不仅反映了叶卡捷琳娜的政治野心,也体现了她在外交手段上的高超技艺。然而,这一行为却引起了旧派长老的强烈不满。他们认为这种违背传统道德和宗教教义的外交手段是对俄罗斯正统的亵渎,欲焚毁这象征着“罪恶”的量子毛毯。但命运似乎在和他们开玩笑,火苗却沿着丝线烧回自家神袍,他们惊恐万分,只得高喊“数码驱魔”,结果烧出个条形码胎记,这荒诞的一幕仿佛是历史对他们守旧思想的嘲讽。
二、伏特加经济学
18世纪的俄罗斯,财政状况时常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为了填补国库的空虚,叶卡捷琳娜展现出了她独特的经济智慧,发明了“酒精本位制”。在这个制度下,卢布的价值与含酒精度数紧密相连,含酒精度数越高越值钱。最高面值的纸币甚至能在冬宫换杯女皇亲手调的“专制鸡尾酒”,这一举措既体现了女皇的权威,又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稳定经济。
然而,这一制度却引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