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的四道,杨云没有着急下笔,脑海中对着题目思索半天,想要作出个让人赞叹的破题思路。
这不是他在诸人面前炫技,而是想要精益求精,看看他在童生之中是什么水平。
中午几人也没叫小二送饭,随便吃些点心,喝些茶水,继续作文章。
等到日头西斜,梁庭霖第一个做完,之后于慎言,杨云,最后是李 向谦,赵奕。
几人将作好的文章放在面前,梁庭霖笑着拿起他那篇详作的文章说:
“各位兄台都是大才,梁某自知才疏学浅,斗胆请各位先品鉴在下文章,算是抛砖引玉。”
众人客气几句,接过梁庭霖的文章仔细研读。
一圈之后,于慎言首先开口说:
“梁兄这片文章做得不错,立意清楚,文辞华美,但有些典故过于晦涩。”
文章中用过于晦涩的典故,会让考官觉得考生在故意炫耀,可能会被打下来。
梁庭霖看看他的文章,很快找到于慎言说的那处典故,认真看看后,点头谢过。
接着李 向谦和赵奕各自开口,都说一些梁庭霖文章中的毛病。
终于轮到杨云,他想一下后说:
“梁兄文章开口很好,但中篇有些啰嗦,结尾更有絮叨之嫌,应该适当精简一些。”
梁庭霖仔细看看文章,只觉得辞藻华美,哪一句都舍不得删去。
于慎言坐在位置上,回想着梁庭霖的文章,但思来想去,不觉得中篇和结尾啰嗦。
前面三人说的地方,梁庭霖能改,杨云说的毛病,他实在不知道如何下手,只能把题纸递给杨云,话语中带着几分不服说:
“既然杨兄这么说,必然能看出哪里啰嗦,还请兄台斧正。”
梁庭霖看几遍都没找到删减之处,觉得杨云是在鸡蛋里挑骨头,但又不好当场发作,只能在话里暗暗带个刺。
杨云也不以为意,大大咧咧地接过文章,提笔在中篇和结尾处改几句,再还给梁庭霖,谦虚地说:
“我的水平只能改成这样,还请各位不要见笑。”
梁庭霖拿过来一看,刚才他写的那些华美词句,有一半被杨云删去,换成几句朴实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