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怎么会知道这件事?”
灭门案在东平县闹得沸沸扬扬,但对别的县是一件普通凶杀案,听过也算了,不可能关心是谁破这桩案子。
梁庭霖能一口说出杨云的名字,难道他是杨灿派来的人?
但他当初跟杨灿已经全说清楚,他不应该在派人害他,何况如果是杨灿派来的人,他更不应该这么说。
看着杨云眼中的惊讶和疑惑,梁庭霖笑着向他解释说:
“杨兄不必惊慌,我对刑案之事颇有兴趣,曾找人仔细了解过,才知道杨兄大名。”
原来是个推理小说迷。
杨云搞清楚后,脸上的神色缓和许多,谦虚地摆摆手说:
“梁兄过于,我只是适逢其会而已,就算没有我,县衙的捕快一样能破案。”
有话头,两人很快聊起来,不多时从刑案聊回到府试。
两人得知对方是县试案首后,越聊越投机,最后梁庭霖问道:“不知杨兄这几天可有他事?”
“我和几位相熟的朋友准备举行一个小文会,切磋文章,想要厚着脸皮,请杨兄参加。”
埋头读书不如与人多多交流,这样才能更快地发现自身文章中的毛病,也能交更多朋友。
杨云沉思一下,觉得参加文会,多认识些朋友也好,问道:
“我吃过早饭,准备去府衙一趟,熟悉熟悉路途,不知道梁兄的文会在什么时间?”
梁庭霖脸上泛起一抹笑容,高兴地说:“那太好了,我们的文会在明天,杨兄今天熟悉好路途,正好可以参加。”
两人定好明天见面的时间,杨云起身告辞,和姜梅车夫一起去看府衙的路线。
三人没有驾车,徒步从客栈开始走,每到一个路口,杨云都会让车夫记清楚点。
姜梅见到杨云在这件小事上,浪费这么多时间,忍不住开口劝道:
“云儿,这件事我和王把式能办,你还是回客栈温书去吧。”
还有三天要府试,这时候的时间可谓是一寸光阴一寸金,杨云却用来走路,太浪费。
赶车的王师傅也点头,他是干这个的,记路是最基本的能力,杨云用不着亲自来。
没想到杨云还是摇摇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