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杨云的帖经题,斯文同学马上反问道:
“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
杨云对四书早已经是倒背如流,想也不想地说:
“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
等答完这道题,杨云又问一句,这次换一个同学答,之后杨云也不假思索地答他的问题。
刚开始能答上来的人很多,但随着越问越偏,很多同学一时想不起来,杨云见到这种不能立刻回答的,马上竖起五根手指,一一屈下。
五根手指屈完,还没有答完的人,会自觉地退到一边,算是认输。
很快整间学堂只剩下三个人,能跟得上杨云的问答。
见到还有三人,杨云的眼睛微微闪动,题目的难度又上一级,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这其中有三纲领,请问这三纲领分别是什么?”
已经退出的同学听到这道题,不约而同地吃一惊,刚才考的是四书原文,只要记性好,谁都能答得出来。
但现下杨云的题,已经是四书精义的内容,若是没有足够理解,根本回答不上来!
一个圆脸粗眉,看起来有些老气的学生沉声说:
“三纲领为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我们做学问的根本在于内修德行,教化万民,最终实现天下大同。”
杨云眼中闪过一丝诧异,他没想到有人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把这道题答得这么好,东阳书院果然藏龙卧虎!
圆脸同学脸上带着一抹兴奋问道:“孟子所说的四端之心是什么?请仔细说明!”
这个同学向来喜欢跟别人斗学问,今天总算被他给抓住机会。
这道题周仲当初考过杨云,他记得十分清楚,毫不犹豫地说:
“恻隐,羞恶,是非,辞让,此四心为人之本善,只要能护此四心,可成为圣贤!”
紧接着杨云又问好几道题,最后只剩斯文同学一个人还在苦苦坚持。
内舍所有人再看向杨云的时候,眼神中已经没有轻视鄙夷,他们都看出来,杨云是初学五经,才不懂,但四书造诣,在所有学生中当为翘楚!
斯文同学也看出这一点,但他不想内舍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