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都会有学生错过春招,在书院外面苦求再给一次机会。
这样的人,门房好言相劝,根本不走,只有摆出一副势利眼的架势,效果才最好。
杨云似笑非笑地看一眼门房,没计较他话语的真假,一路来到内舍先生卢毅的房间。
门房放下行李,站在门口高声冲里面说:
“卢先生,有学生持罗孝荣先生的亲笔书信求见。”
屋里传出一个沉稳厚重,听起来非常可靠的声音,
“知道了,让他进来吧。”
门房冲着杨云挤挤眼睛,杨云冲他微微拱手,整整衣冠,迈步走进房中。
卢毅房间的陈设十分简单,靠里的一面摆着四五个书架,上面堆得满满当当,靠窗的地方摆着一张书桌,桌上堆着不少纸张,想来应该是学生的作业。
书桌后面坐着一个看起来四十岁左右,方脸短须眉目粗硬的男人,他上下打量杨云一番,
“你是孝荣贤弟说的那个学生?他的书信在哪?拿来于我一观。”
之前罗孝荣已经跟卢毅打过招呼,说杨云是个好苗子,让他多多提点。
卢毅看完罗笑容的信,手指轻轻在页脚弹两下,抬头看着杨云说:
“孝荣在信中把你夸得天花乱坠,不知道是你真有这个本事,还是他看走眼。”
杨云知道卢毅这是有心要试试他的学问,拱手行礼,认真地说:
“请先生考校。”
卢毅倒也不客气,开口问一道四书精义题,杨云不假思索,立刻答出来。
见杨云回答得速度这么快,卢毅的问题也渐渐变难,最后甚至问一些偏题,怪题。
几遍杨云把四书集注和精义背的滚瓜烂熟,还是被问一身汗。
看到杨云能把所有问题都回答上来,卢毅眼中才闪过一丝满意,轻轻点头说:
“看来孝荣贤弟说得不假,但你确定要跟我学《易经》?”
“《易经》虽短,但其内容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学起来很难的。”
杨云早已坚定专攻《易经》的心,毫不犹豫地回答,
“愿意跟随先生学习。”
卢毅嘴角微微翘一下,极快地恢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