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说:“我刚学字,还是专心临摹一种字帖比较好,否则基础打不好,以后再想改正难了。”
伙计拿的字帖虽然都是楷书,但非一人所作,若临摹两种,只能学得不伦不类。
姜梅对于进学之事懂得不多,见儿子都这么说,自然以儿子的意见为准。
在文宝坊买好字帖和纸张,杨云和姜梅又回福兴布庄一趟。
送衣服的小豆子已经回来,正拿着鸡毛掸子在掸柜台上的浮灰。
姜梅已经是第三次来,跟小豆子也算熟悉,轻声开口,“小豆子,你的衣服送过去了?客人怎么说?”
小豆子见到姜梅来,连忙将手上的鸡毛掸子放在一边。
“姜师傅,衣服我交给客人家下人,至于客人满不满意,恐怕过两天才能有信。”
能花钱订制成衣的人,都是县城里的高门大户。
这种人家的姑娘,别说小豆子一个跑腿伙计。
福兴布庄的掌柜都见不到,只能等着人家往外递话。
听到得等,姜梅脸上的喜色褪去不少,但只能轻轻点头,
“既然是这样,那等下次我进城的时候,再来看看。”
母子二人进城要办的事都办完,也没在县城多做逗留,搭车回到青山村。
回家的路上。
杨云迎面撞上族老杨四德,恭敬地行礼打招呼,“见过族老,您这是准备去哪?”
来到青山村,杨四德明里暗里帮过杨云几次,他心中一直记着这份情。
杨四德看一眼杨云手中提着的大青白纸,笑眯眯地说:“我刚才去地里转一圈。杨云,你这是正式进学了?不知拜的是哪位先生?”
虽然杨云上学已经有十几天,但他拜的是外村先生,平日里行事又比较低调,整个青山村,没有几个人知道他已经进学。
见杨四德问询,杨云大大方方地说:“这还要多谢族老指点,我才能拜在周先生门下。”
杨四德听到杨云拜在周仲门下,眼中闪过一道光芒,笑着拍拍他的肩膀说:
“好小子,既然拜师,那要好好读书,争取让咱们村再多一个童生。”
再怎么说,杨云都是青山村的人,杨四德身为族老,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