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太太跑去鹤寿堂告状,倒不是存心给大嫂找茬,她也是没办法。
自从二房院里立小厨房,她就没过一天安生日子。
原想着厨房开在院里,厨娘又是自家陪嫁,饮食上能宽裕些。
哪想到全不是那么回事,不但不曾随意,倒比以前还抠搜了。
厨娘金娘子天天跑来诉苦,抱怨用度太少,菜钱不够用。
二房的人口不算少,平日若二老爷不在家,主子们分两拨吃饭。
二太太带二公子吃,钱姨娘带三小姐与三公子一起吃。
二老爷若在家,要么是书房自己吃,要么跟钱姨娘同吃。
吃饭的主子有五六个人,管事房批的用度每月八十两。
二房下人还有二三十张嘴,用度是每月二十两。
银子从管事房拨到二太太跟前,她原封不动交到金娘子手里。
真真是天地良心,那可是半分都没有克扣过。
金娘子说不够用,管事房说够用,她能有什么办法?
难道要她这个公府贵太太,去菜市打听米面粮油价钱不成?
听厨房里头的抱怨多了,二太太也是无奈,想替金娘子叫屈。
光是二房院自己的饮食,就够为难厨娘的了。
八月要做公中的大锅饭,一个月才三十两用度,更是雪上加霜。
金娘子天天愁眉苦脸,诉说米贵面贵菜贵,二太太烦的要不得。
她只好派人出去打听,问锦鑫堂是怎么做大锅饭的。
底下人回来告诉,宁夫人体己贴补三十两银子,二太太心里就堵了口气。
自家贴钱给奴才吃饭,这不是给底下卖好是什么?
大嫂自家做好人不要紧,就不想着体恤一下旁人!
底下人吃好饭吃顺了口,将来吃赖饭怎能不抱怨?
谁似大房那么财大气粗,能月月掏钱贴补下人。
出手就是三十两,谁能贴补得起?天底下哪有这么当家的!
二太太心里恼怒生气,便吩咐了金娘子几句狠话。
让她有多钱办多少事,一共这么多银子,吃得饱吃不饱随便。
至于底下人吵闹,那就让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