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环还留在凤澜院,一起看茶房的香芸,搬到小屋和她同住。
自从梨月走后,环环赶鸭子上架,做点心手艺飞涨,茶桌看盘都会了。
论起做点心炖茶的手艺,凤澜院还寻不出人替换。
环环父母写信说,年底庄头进京时,求太太能不能提前带她回家。
恋家的环环也就懒得钻营,只等着混些月钱回家团聚了。
想想几个月前,她们三个还抱头痛哭,生怕寻不着好出路。
这还没过待多久,几乎都如愿以偿了。
除了这些高兴痛快的事儿,自然也有些不高兴的事情。
自从那次纳采礼后,宁二小姐大概醒过味,病了一个月不曾痊愈。
最后宁老太君亲到孙女儿病榻看望,柔声细语劝解,病情才见好转。
听那些传闲话的说,老太太答应孙女儿,自家体己都给她添嫁妆。
数十年前老太太带了几万嫁妆来的,庄田宅邸店铺的地契就有一盒子。
若这么算起来,宁二小姐的嫁妆,说不定比宁大小姐还要多些。
可是也有传闲话的人说,宁老太君当年嫁妆虽多,这几年都贴回去了。
这些人说的也是有理有据。
纳采回礼的五千银子,没能送去临江侯府,何家极为恼怒气愤。
宫里何昭仪催的急切,临江侯不能送点心羹果充数,急地火上房。
宁老太君万般无奈,拿出最后一张嫁妆地契,暂押了五千两银子。
这桩事办的私密,银子是瞒着宁家人,直接送到临江侯府的。
但京师能押田产的当铺就不多几家,还是有传言冒了出来。
只不过这是老太君体己钱,旁人不能拦着,只能装作不知晓。
总之临江侯那边的热闹,算是遮过去了,暂时就不提了。
这些事情下人们看个热闹就过去了,还算无人在意。
谁知刚到了八月,就闹出人人都不高兴的事儿。
上个月林大嬷嬷就发话,大锅饭的用度减半。
是宁夫人掏钱贴补,大伙儿饭食才没减量减等。
这个月开始二房院管大锅饭,二太太自是才不肯贴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