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也懒怠去看,半个字儿都不提。
芷清一人干着急,跑去小厨房寻范婆子,问她裹了粽子没有。
粽子倒是裹了,两种,一种甜枣儿的,一种白糖的。
倒不是范婆子故意凑合事儿,要别的花样儿,她也不会做。
“当初曹婶子在的时候,甜的咸的少说也有十种,你就一样没学会?”
范婆子红着脸,尴尬的赔着笑脸儿,没好意思分辩。
芷清跺着脚想哭,转头往小茶房跑过去。
五月天气渐热,梨月把茶坊外间打扫干净,摆了一张桌几张凳。
院里的丫鬟要喝水的,自己提水晾着喝,每人一撮散茶。
里屋则存着沈氏用的上等茶叶、蜜饯果子,再不许闲人进去。
从此后谁也别想偷吃东西,大家都拘着些儿。
丫鬟们从正房出来,也有了个喝水歇脚,串闲话的地方。
芷清坐下斟了杯茶,水太烫喝不下去,蒸得眼睛都红了
里间屋敞着窗户,挑着门帘儿,梨月正拈着花线裹粽儿。
“小月,你会裹粽儿?”
芷清扒着窗台儿,不禁破涕为笑。
“芷清姐怎么了?管事房发了粽叶与各色豆米,都快端阳了,好歹也裹两个粽子吃呀!”
梨月抿嘴笑着,手上的活儿都没停。
白米糖霜蜜饯填上翠绿粽叶,手指头利落一翻,彩绳就打个结儿。
端午节怎能不裹粽儿?
虽然没人提醒儿,只要有食材,梨月就想做。
她预备了四样甜粽,蜜饯卢橘、糖渍衣梅、糖霜柿干、赤豆沙糖。
特意找干娘柳家的学了咸肉、鲜肉、鱼粽儿,做了这三样咸粽。
形状上头没出特别花样,平常做了角粽、锥粽两种。
巧粽儿只做了元宝、香包、花船儿三样做装饰。
“小月,姐姐没别的送你,这方销金汗巾儿,是我从沈家带来的,还料子是正经松江花绫儿,你拿着……”
芷清从袖里抽出条紫葡萄色簇新汗巾儿,系着艾草香包儿。
刚塞在梨月怀里,就低头哭了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