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端午节前两天,胡椒的价格都没涨。
梨月有点灰心丧气,想着节后寻个空子,把那胡椒卖了得了。
再不卖的话,秋盈就要变钱串子了,瞳孔都变作钱眼儿。
端阳是大节,京师的官宦人家,都会互送节礼,粽子是必不可少的。
梨月去打听着,大厨房的丫鬟婆子,早就开始裹粽了。
不但馅料有二十多种,还比往花样翻新许多。
普通样的角粽、锥粽、菱粽就不必提了,还有筒粽、笔粽、秤锤粽,梨月都没见过。
更有用艾叶、香蒲五色花线缠搅,把粽子裹成亭子、房舍、香车与画舫的形象儿,栩栩如生让人眼花缭乱。
这种形态花哨的粽子,名字唤作巧粽儿,专门用来送节礼的。
宁国府粽儿裹的花俏,向来是京师各府节礼中的头号儿。
礼盒中除了巧粽,还少不得自酿的雄黄酒,五色香药荷包,金丝翠扇儿,珍珠百索,各色春绸衣料等。
宁夫人执掌中馈,都安排的极为妥当。
往年这时候,曹婶子也在凤澜院小厨房,泡米裹粽预备着。
府邸间大礼不用她预备,可送给老太君的鹤寿堂,太太的锦鑫堂,二房、三房、各院小姐小爷们的巧粽,曹婶子不曾怠慢。
内宅送礼也不止粽子,还有衣料、首饰、荷包、香料之类。
这些礼物都是赵嬷嬷照管,沈氏并不用费心,只需坐等回礼就成。
那三年宁元竣不在,凤澜院的礼数没缺过。
可今年小公爷袭爵,沈氏倒忘了过节这事儿,什么都没预备。
离着端午还有几天,别院的节礼已送来了。
二房太太与三房太太,送的是巧粽一盒,洒金扇一柄,销金汗巾儿两方。
宁大、宁二小姐送的是,锦绣五毒香囊一对,艾草花篮一个。
宁老太君赏巧粽两盒,荷包金稞一对,玉柄缂丝团扇一对。
宁夫人赏巧粽一盒,罗缎两匹。
这还都是自家人送的,另有沈氏娘家的私礼,还有覃家姑嫂单独送她的礼
一堆描金漆盒堆在廊下头,赵嬷嬷出来进去,直眉瞪眼只当没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