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底下全是兵书,于是便把这事报告给了萧何,萧何亲自去现场查看了,才叫人把这些书办去办公室研究。萧何一看,这兵书名为《兵法三篇》,从建军、治军、领军、战略、战术各个层面进行了阐述。而且这部书并非前人留下,而是韩信所着。这萧何立即就爱不释手,反复认真研读起来。
韩信一伙同案在被押往刑场执行死刑的时候,韩信突然大喊一声:“汉王你莫非不想成就大事吗?既然想成大事为什么要杀栋梁之材?”当时的监斩官叫夏侯婴,夏侯婴的职位是“滕公”,就是刘邦的贴身侍卫兼专职司机。滕公夏侯婴听到韩信喊出这么一嗓子,着实有些惊讶,于是立即叫停斩首,先把这事报告给汉王刘邦再说。刘邦听了夏侯婴的汇报。想想此人也算是胆子大,敢在临刑时喊出这样的话。加之想到被项羽排挤到这里,以后干大事确实需要人,不管他能发挥什么作用,先留下吧。
于是韩信们免于一死,刘邦还封了韩信一个官职,叫做“治粟校尉”,就是负责生产、筹集和保管粮食等军需物资的小后勤干部,在“治粟都尉”领导下工作。
有次萧何安排一个去外地押运粮食回来的任务给韩信,而且给他运粮食的路途和人力是很难圆满完成任务的,韩信领命去了后,到该回来的那天还没回来,而军中因为缺粮而引起了小范围骚乱,这事可把萧何急得不行。正在骂韩信烂泥巴扶不上墙的时候,韩信却回来了。但是只运回了一少部分粮。萧何问:小韩,你运的粮食该不是路上被土匪抢了吧,咹?怎么才这点呢?这只够吃一天,最多两天。
韩信却自信而神秘的说,粮食没被抢,都放得好好的。这些够吃一、两天就够了。
萧何问:你开什么玩笑,够吃一、两天就够了,我问你还有其它那么多粮食在哪里?
韩信说你莫急,反正不会误事,这时跟韩信一起去运粮的一个人跟萧何说,我们把粮食分放在敖谷等地,我们还根据韩校尉的安排修建了临时粮仓。
萧何一听就气不打一处来,吼道:敖谷离此三、四十里,难道每顿做饭炊事班的还要跑那么远去取粮食回来做饭?
正在这时,曹参来向萧何报告,说刘老板叫吃了饭马上拔营去敖谷。萧何瞪大眼睛问韩信:你是咋个知不知道老板要去敖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