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家里养上一两只鸡鸭什么的,也不会有人说教。
毕竟这年月,想吃口好的,实在太难。
自家有个鸡鸭,不说吃肉,就是下个蛋不时补一补也是好的。
“不是不是!程叔你误会了,我不是想养家禽,我是想搭个暖棚。
您也知道,我家里还有那么多只兔子,要是都放在我自己屋里养,冬天不好开窗,那味儿——我也受不了啊。
在屋后建个暖棚,既能养兔子也能种上些菜,冬日里也好下饭。”
暖棚?
大队长眉头紧锁。
“这玩意儿——咱们也没人见过呀。”
“嗨,说是暖棚其实就是那么一说,实在不行您帮我张罗几间屋子,里边不搭炕,多打几个炉子,再砌一个北火墙就行。
冬日里,我多烧一些木柴,屋里的温度就能上来了,兔子也更好养活。”
大队长脸上露出一抹了然,“要不咋说你们城里来的知青脑子好使呢,成,这事就交给我吧,只是再建几间这样的房子,怕是花销也不小啊。”
“程叔,您放心,钱什么的我还有,上次我不是卖了些药材嘛,还有些进账。”
杨柳挖药材的事,大队长是知道的。
可是,大队长还是有些犹豫。
挖药材能卖几个钱,村里挖药材的,平时去一趟药站也就挣个块八毛钱的。
这得挖多少药材,才能建小杨知青说的暖棚啊!
正在这时,去端松子的程立东进来了。
他把满满一盘松子放在杨柳面前的柜盖上,“小杨知青,你吃松子,这是我们大岭山的特产,里边的松子仁又白又大,可好吃了,平时立夏在家就好这一口呢。”
看着儿子略显殷勤的样子,大队长媳妇儿双眼放亮。
自家老三这是开窍了?
很难见到他对一个姑娘这么热情。
不过,也能理解,小杨知青长得好又能干,很少有人会不动心的吧?
自家老三就是随她,眼光就是好,小杨知青可是个不可多得的好姑娘。
等没人的时候,她可得好好问问自家儿子,到底是咋回事,可别剃头挑子一头热。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