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宋河山 > 第157章 昼夜乐(1/4)
    有缘的不止这一个,还有萧羽飞。

    知晓贺丽丽在华严尼寺出家为尼,王棣便想着今天顺道去看看,也不见得要说些什么或做些什么,大抵是求心安吧,毕竟对方是受了自己的刺激方如此决绝的。至于“顿悟”之说,他倒是不太认同。在他看来,她也是心思百折千回,寻日里大抵都在反思这么做值与不值,追求爱情自然没错,但飞蛾扑火定必自取灭亡。“人生若只如初见”只是契机,抑或说是催化剂,让她终究下了决心。

    一饮一琢,莫非前定,兰因絮果,必有来因。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汴京寺庙众多,城内外凡相国寺、崇夏尼寺、巴娄寺、铁佛寺、鸿福寺、十八寿圣尼寺、景德寺、天清寺、显宁寺、兜率奇、北婆台寺、报恩寺、踊佛寺等数十座,香火旺盛。

    宋代政权建立之后,一反前代后周的政策,采取措施给佛教以适当保护,佛教在几乎整个宋代时期盛行。停止了寺院的废毁,派沙门行勤等一百五十七人去印度求法,派近臣张从信往益州雕刻大藏经版。朝廷设立译经院,恢复了从唐代元和六年以来久已中断的翻译。太宗亲自作《新译三藏圣教序》。译经院培养翻译人才,改名传法院。为管理流通大藏经版而附设印经院。天禧末,全国僧尼比较宋初增加了很多,寺院相应增加,近四万所。

    寺院拥有相当数量的田园、山林,得到豁免赋税和徭役的权利,经济富裕,举办起长生库和碾顗、商店等牟利事业。

    彼时佛教寺庙约有四万余所,在全国已是星罗棋布。士大夫不一定烧香磕头,不一定心归佛法,但游览寺庙却被他们视为一件乐事、幸事。而且,绝大多数士大夫都爱好为寺庙写记,以展示自己的才华。

    如欧阳修一生便游历过很多寺庙,并曾为不少寺庙写“记”。在中国佛教史上,寺庙的兴替是司空见惯的现象,有相当数量的“记”就是记录寺庙兴替的。欧阳修为净垢院写的“记”即是此例。欧阳修写道:“河南自古天子之都,王公戚里、富商大姓处其地,喜于事佛者,往往割脂田、沐邑、货布之赢,奉祠宇为庄严。故浮图氏之居与侯家主第之楼台屋瓦,高下相望于洛水之南北。若弈棋然。及汴建庙社,称京师,河南空而不都,贵人、大贾废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