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字及花,皆谓之宵夜果子。又货茶丁香……”苏胖子越说越起劲:“京人以绿豆粉为科斗羹,煮糯为丸,糖为臛,谓之圆子。盐豉捻头,杂肉煮汤,谓之盐豉汤。又如人日造茧,皆上元节食也。此三种元宵节食物,即圆子、盐豉汤和面茧。”
“所谓人日面茧,是每年农"历正月初七这一天用面做的探官茧,人日,京都贵家造面茧,以肉或素馅,其实厚皮馒头、悛馅也,名曰探官茧。又立春日作此,名探春茧。馅中置币签或削木书官品,人自探取,以卜异时目品卜。街市前期卖探官,言多鄙俚,或选取古今名人警策句,可以占前程者,然亦但举其吉祥之词耳。”苏迟也接了话,他在京城住了数年,上元民俗还是知晓的。
难不成川蜀人士都有吃货的潜质?基因强大如斯?
饶是王棣等人明明吃好晚膳方出的门,这会也是觉得口齿生津,腹中馋虫蠢蠢欲动也。
“哈哈,走过路过不要错过……”苏过忽拊掌笑指一处:“却是巧了,吾正食指大动呢。”
众人顺着他所指之处望去,却是一座二层阁楼,匾额上写“张家酒楼”四字。汴京城内城外,店铺林立。这些店铺中酒楼饭馆占很大比重。仅御街上的州桥一带就有十几家酒楼饭馆,其它街面上的食店更是数不胜数。
“别看这张家酒楼名字俗气,却是这州桥一带最为知名的酒楼了。其它如‘曹婆婆肉饼’、‘曹家从食’、‘李四分茶’、‘清风楼酒店’、‘潘楼酒店’、‘徐家瓠羹店’、‘李七家正店’、‘看牛楼酒店’、‘唐家酒店’也是颇有特色,值得光顾品鉴……”苏过如数家珍,也不知他是否每一家酒楼都去“品鉴”过没?
众人让苏过一通说,成功地勾出了馋虫,也想去这家汴京正店见识见识。
好不容易挨到酒楼门口,便听迎客小厮正小心与要进店的食客解释:“实在抱歉,今日敝店已然客满,还请尊客移步他处,抱歉抱歉。”
众人不由面面相觑,今日这满街的游人,酒楼食肆定是都爆满的吧?心下尽是有些失望。
“王三郎,可是要进店吃食?”
王棣循声望去,却是一廿余岁的精干青年恭恭敬敬的在酒楼门口出声招呼。咦,这青年是认识的,是“染墨轩”的伙计,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