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宋河山 > 第145章 不是路(3/4)
事公道来说,高滔滔的确是够格的。

    但是高滔滔毕竟代表旧势力和反改革派,将赵宋富强的最后一丝机会也活生生掐断。

    可以这么说,在王安石变法之前,北宋王朝就像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身上大小毛病一堆,基本上处于混吃等死的状态,通过王安石的治疗,病人身体变好了,和邻居打架也能打赢了,如果继续坚持治疗,病情可能会有所好转。可惜的是,病人和家属由于害怕副作用,中断了治疗。最后病人在和新邻居打架中,因为自身各种原因嗝屁了,家属就把原因归结到医生身上了,觉得是医生治疗的问题,这就有点乱弹琴了。

    司马光呢,坚持全面废除新法,不管黑猫白猫,不管会不会抓老鼠,仅仅用了半年时间就把新法废了一大半。带病得知免役法、青苗法和将官法还未废除,无限感伤地说:“四害未除,吾死不瞑目矣!”最终在他的努力下,免役法、青苗法也被废除了。气得苏轼在家中跺脚大骂:“司马牛!司马牛!”

    在原时空,靖康二年四月,金兵攻破开封,徽、钦二帝被掳,北宋灭亡,是为“靖康之耻”。千年以来,人们在审视这场国殇之时,有人认为王安石是北宋亡国的元凶,也有人认为北宋之亡始于司马光。事实究竟如何?王安石和司马光两人谁更应该来背这个锅?

    大儒朱熹就有“引用凶邪,排摈忠直,群奸嗣虐,流毒四海”之语。

    但一代大儒王夫之重读宋史,留下了自己的愤怒:“北宋灭亡,始于司马光。”

    明朝陈汝锜说:“靖康之祸,论者谓始于介甫(王安石),吾以为实始于君实(司马光)。非君实能祸靖康,而激靖康之祸者君实也。”

    关于靖康耻,王棣以为,绝非一人之祸。事实上,大抵是缘于党争引发的一系列负面影响。导致国家覆灭的原因有很多。

    首先是军队经商。别的朝代都是希望强军,宋朝国策却是弱军,唯恐军队强大后,将领们重演自己“黄袍加身”的把戏及唐朝藩镇的跋扈。于是驻军上强干弱枝,劲兵荟萃中央,边疆不敢多驻精兵;练兵上兵不识将,将不识兵;打仗时阵图遥控,文官监军;兵种上,招饥民入伍,将军队变成慈善机构,养兵百万,却萎靡不振。最后,军队经商。宋朝人擅长赚钱的本事也向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