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宋河山 > 第82章 一寸金(2/4)
弱点所必然导致的吧。而考官们与小吏们无论是出于情分,还是畏惧权势,或者为了金钱,以各种方式开方便之门,就更加不难想象了。因此,虽然自宋以降,科举制度逐渐趋于完备,朝廷也无法完全革除科场中的作弊行为,不论场中还是场外,各种作弊手段仍然层出不穷。

    这般胡乱想着,很快轮到了他搜检。

    他将浮票交给监考官,注意到对方微不可察的点了点头,似乎在传递某种善意。呃,许是这监考官认识自己吧,大小也算是江宁名人哩。

    为防止“枪替”,也就是枪手,宋代开始施行浮票制,相当于后世的准考证。浮票上写有考生的详细信息:姓名、年龄、体貌特征,包括身上的痣,都要写明。

    当然,在没有摄影技术的宋代,浮票上所谓的“详细信息”究竟怎样详细便可想而知了。

    搜检的官差也只草草了事的搜查一二,便让他提着考篮通过。

    这其间的信息量倒是不小,需知当场主考官乃是本府通判李节。且不说李通判是铁杆旧党,早前很是“不畏权贵”的与新党打擂台,会对王安石后辈以礼相待?再者,李通判之子李之问与王棣不对付,为了聂胜琼很是有些矛盾冲突,整个江宁圈子都知晓此事,李节就没想过为爱子出出恶气?又或者,李通判本就是个高风亮节、公私分明之人,不屑如此。

    想不通就不想,他沿着甬道向前走去,忽听隔壁上元县检录处传来嘈杂声。

    “哼哼,藏在谷道就以为搜不出来了……将这败类叉将出去,枷起来……”

    接着,二名差役叉着一名三旬上下的考生出了甬道,将考生往广场一掼,又将枷锁往这倒霉蛋脖子上一套,啐了一口:“读书人呢……”

    待检的考生不由得心中戚戚,科场作弊被枷号示众的便是被列入了黑名单,再无下场科试的资格,十数年苦读,到头来如此收场,着实可怜。

    其中更有数个考生当即变了脸色,犹豫片刻,从身上极为隐秘处掏出小册子丢开,而后尴尬的对身边的考生笑笑,尽在不言中。

    对于考生的这些小动作,监考官悉数看在眼中,只当未觉,心里却是在回想当年自己的科试场景,何其相似的一幕啊,这也算是传承啊。

    王棣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