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彻摇了摇头,口中嗤笑一声。
他对于这个所谓的“视野说”实际很难执行的情况,毫不意外。
因为这一说法本身,就毫无意义。
正如后世的进化论思想所说:适者生存,优胜劣汰!
这种涉及国家利益的冲突,归根结底,是看国家实力的。
光看到有什么用
得做得到才行!
只有一个国家足够实力能保卫自己制定的领海范围,才有实际意义。
否则,就会出现后世之人所说的情况,弱国面对强国进犯本国领海的行为,毫无办法。
所谓的规定,也是形同虚设。
【但在岸防炮的射程之内,主权国对海洋拥有绝对的支配权。】
【因为当时岸防炮的射程为3海里,所以1791年美国对英法战争发表声明中,说自己将在海岸3海里之内保持中立,意思就是,美国的岸防炮不会对两国军舰开火。】
【1795年,法国和突尼斯签订条约中,也采用了3海里这一原则。】
【美国马歇尔大法官提出,国家领海应确定为“自延岸炮台射程以内的水域”,这就是领海权“射程说”的诞生。】
【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所以领海也只在大炮射程之内,这个思路比视野说要合理得多,所以很快就得到了大多数国家的接纳。】
看到这里,在诸多不同的朝代位面,许多皇帝都点了点头。
两相一对比,很显然这个“射程说”比前面的“视野说”合理多了。
领海就在大炮射程之内,这样的说法才有实际意义。
因为自家的大炮能打到,那就代表着外人敢擅自闯入,就能直接开炮击退。
这才是实际能控制的领海。
【1878年,英国颁布《领海管辖法》,确定了英国3海里的领海制度。】
【后来,德国和日本,也先后承认了3海里原则。】
【至此,3海里原则被当时世界上主要海洋大国所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