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孙子兵法》则认为,战争是非必要手段,甚至是万不得已,才需要采用的。】
【孙子说:“明主虑之,良将惰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非到万不得已,都不能发动战争,战争从来都不是首选。】
【而克劳塞维茨则把战争和政治进行了关联,并阐述了战的必要性和关键作用。】
【克劳塞维茨说:“战争不仅是一种政治行为,而且是一种真正的政治工具,是政治交往的继续,是政治交往通过另一种手段的实现。”】
【但《孙子兵法》并没有把战争和政治目的,或者国家意志进行关联,孙子并不主张“进攻型战争”战争只是必要时的防御手段。】
【从这点来讲,我认为,坚持慎战思想的《孙子兵法》,要比为了政治目的,可以不择手段,主动发动战争的《战争论》,更具有人性的光辉。】
看着后世之人最后这第一句对比结论,历朝历代不少爱好和平的人微微点头。
他们觉得,战争实在是太过于血腥残酷了。
故而,《战争论》推崇的“为了政治目的可以不择手段主动发动战争”的思想,他们极为不认同。
基于此,他们认同倡导慎战思想的《孙子兵法》,要比《战争论》更胜一筹。
当然,并非所有的古人都会这样想。
大汉武帝位面。
刘彻聚精会神地看着高空巨幕,他对《战争论》中的这些说法颇为认同。
尤其是“战争的最终目的是政治,战争是政治的手段和实现政治目的得一个强有力途径”这样的观点,更是深得他心。
慎战思想,并不符合他的性格。
为了自己的政治目的,他可以不择手段发起战争。
事实上,不仅是刘彻如此想,在另外诸多朝代位面,还有不少古人与刘彻有着类似的想法。
当然。,归根结底,各人有各人的立场与喜好,从而有不同的观点,这无关乎两部兵法谁好谁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