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顿时精神一振,眼前一亮:“热武器时代的兵书”
“不错!不错!”
朱棣心中涌现出喜悦之意。
在他对大明军队的未来构想中,由冷兵器军队转变为热武器军队,将是一种必然。
而在此转变过程中,为了适应热武器战争,大明军队的战略战术战法等等,必定也要随之进行改变。
从这个角度来说,成书于热武器时代的《战争论》,对朱棣来说,简直就是瞌睡来了给个枕头,太及时了。
正好能让他对热武器时代的战略战术等有更多了解。
想到这里,朱棣愈发专注地看向高空巨幕。
与此同时,在其余诸多朝代位面,还有不少皇帝心中有着与朱棣类似的念头。
【《战争论》的作者克劳塞维茨,是普鲁士著名的军事家和将军。】
【12岁参军,13岁走上战场,之后进入柏林军官学校学习,后来成为柏林军官学校校长,并晋升为将军。】
【他一生参加了四次著名战役:莱茵战役、奥斯塔德会战、1812年法俄战争和滑铁卢战役。】
【后来在担任军官学校校长的12年中,他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并运用辩证法,系统地总结战争经验的思想,写成了《战争论》一书。】
【这本书被称作“西方军事思想的代表”他也因此被许多人称作“西方兵圣”。】
“年少从军,历经多次大战,此人的战争经验倒是不少。”
“如此看来,此人所写的《战争论》,并不是纸上谈兵之书。”
看完克劳塞维茨的履历,历朝历代众多名将对《战争论》更加认可与重视。
尤其是那些想要打造热武器军队的皇帝们,更是对《战争论》充满了期待。
一位有着丰富热武器战争经验的名将,所写的兵书,对他们这些严重缺乏,甚至可以说没有热武器战争经验的人来说,简直就是难得的至宝。
【不同的时代背景,就注定两者会有许多差异。】
【首先是:战争目的。】
【《战争论》明确提出,战争的最终目的是政治,战争是政治的手段和实现政治目的得一个,强有力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