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上限。
想到这里,李世民想到了后世的汽车、高铁、飞机等神奇交通工具。
如果大唐有这些神物,还会存在疆域管理上限吗
李世民在心中想象了一下他坐飞机巡视大唐疆域的场景,觉得这个上限可能不会有。
【因此,在商周两朝,就算天子国和诸侯国,已经形成了绝对的实力差距,但还是只能采取分封的模式。】
【也就天子将国土分给其他诸侯,各诸侯国独立自治,以此来降低管理上的压力。】
【想让列国实行自治,就要保留他们的军权、行政权以及土地管理权。】
【可是,保留这些权限,又避免不了诸侯割据的隐患。】
大秦位面及之后的诸多朝代位面,不少皇帝微微颌首。
这种情况,他们很能理解。
不要说分封制下存在这样的问题,就算是在大一统王朝,如果让一个地方官员同时掌握了财权、军权、行政权,那其很大概率会滋生野心。
就比如大唐的节度使,最后就变成割据藩镇。
【该选择什么样的制度来解决分封诸侯的弊端,就是先秦思想家共同面临的一个难题。】
【包括后来诸子百家的争鸣,目的也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至此,也就引出一个关键人物,西周的丞相周公旦。】
【他发现分封制的弊端后,就在这个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套礼乐制度。】
【大意按照天子、诸侯、清大夫以及臣民的等级秩序,制定了不同的礼乐标准和规范。】
【目的就是从整个社会制度上,彻底断绝诸侯篡位的合法性。】
【其实也就是要让社会达成一种共识:“天子是上天之子,诸侯实力再强大,也不可能算夺或自称天子!”】
弹幕评论飞出:
“翻译一下:礼其实就是规矩规则,类似于今天的法律制度,乐则是舆论工具,以音乐、艺术的方式向社会传递规则,影响人们的思维,促使人们按照礼来办事,双管齐下,确保社会稳定。”
“简单说,就是以各种手段搞阶级固化,建立稳定的社会形态。”
“有一说一,周公旦在那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