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护服边角料做的五角星胸针。
疫区的深夜,护士陈静撕开防护服包装时,突然看见左胸位置的五角星刺绣在应急灯下显影,针脚走的是北斗七星轨迹 —— 那是苏晚晴特意为援鄂医疗队设计的 \"回家坐标\"。\"看!\" 她举着防护服惊呼,\"军嫂的针脚,\" 指了指星角的红景天纤维,\"比 n95 口罩还暖。\" 旁边的医生老李摸着拉链头的弹壳,发现内侧刻着极小的 \"平安\" 二字,弹道笔锋与他父亲当年的军旅日记如出一辙。
运输车队穿越封锁线时,顾沉舟的战术手表突然震动,跳出苏晚晴的消息:\"第三批防护服加了护目镜防雾条,\" 附来的照片里,小川正往防雾条里塞红景天碎末,\"小川说,\" 顿了顿,\"要让叔叔阿姨的眼睛,\" 指了指孩子的涂鸦,\"像爸爸的瞄准镜般清晰。\" 他的喉结滚动,想起儿子在幼儿园画的 \"打败病毒怪\" 图画,每个病毒身上都插着顶针形状的宝剑。
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运输队遭遇塌方。顾沉舟带着老张用 2000 年抗洪的打桩法加固路基,作训服下的防护服护颈片突然硌着皮肤 —— 那是苏晚晴用他 2001 年受伤时的绷带改的,内侧还绣着小羽的指纹拓印。\"老顾,\" 老张望着远处亮起的疫区灯火,\"这些防护服,\" 指了指卡车上的物资,\"是咱们退伍兵的新军装啊。\"
当第一缕阳光照亮疫区,苏晚晴收到前线发来的视频:医护人员们举着防护服上的五角星合影,每个星角都对着不同的方向 —— 有的指向家乡,有的指向哨所,有的指向缝纫社的位置。她摸着视频里清晰可见的顶针压痕,突然想起顾沉舟在运输队出发前说的话:\"当年我们用钢枪守护大堤,现在你们用顶针守护白衣战士,本质上,\" 指了指缝纫机,\"都是同一种担当。\"
是夜,苏晚晴的工作日记写在防护服设计稿背面,字迹沾着红景天的苦:\" 非典肆虐时,突然懂了:社会担当是钢枪与顶针的战时同盟。我们改防护服的裁床,和顾沉舟加固路基的铁锹,都是抗击疫情的武器;护士胸前的五角星,与退伍军人臂章的弹壳,都是军民同心的密码。
小羽绣的北斗星、小川磨的弹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