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敲打着新潮制衣厂的铁皮屋顶,苏晚晴的银顶针在褪色的木尺上划出冷光 —— 尺身的刻度已被磨得模糊,37 厘米处的缺口恰是缝纫社 \"儿童肩宽安全线\" 的关键位置。她望着案板上堆着的退货喇叭裤,裤腰的松紧带像脱靶的弹道般歪扭,突然想起顾沉舟在电话里说的:\"挖走的是车工,挖不走的是刻度里的良心。\"
\"苏厂长,他们用的是 1970 年的老木尺,\" 质检组王秀芳举起放大镜,木尺的榫卯接口处爬满虫蛀痕迹,\"裤长误差 3 厘米,\" 指了指吊牌上的 \"军工品质\",\"比咱们的弹壳检测仪误差范围,\" 喉结滚动,\"大了十倍。\" 苏晚晴的视线落在裁剪台上的粉笔线,那些歪歪扭扭的裤型轮廓,像极了顾沉舟常说的 \"未校准的弹道轨迹\"。
车间角落传来争吵声,被挖来的小李正和新老板撕扯:\"我在缝纫社用的是不锈钢卷尺,\" 她的工牌还别着 \"舟晴质检兵\" 的弹壳徽章,\"你们的木尺,\" 指了指案板上的缺口,\"连胸围线都量不准!\" 苏晚晴望着姑娘发红的眼角,突然想起三年前带她去部队被服厂参观的场景,那时小李的袖口还绣着顾沉舟教的 \"三点一线量衣法\"。
\"把咱们的备用卷尺留下。\" 苏晚晴从帆布包里掏出三把不锈钢卷尺,尺身刻着顾沉舟设计的弹道比例尺,37 厘米处嵌着 1998 年抗洪的弹壳碎,\"每把尺都过了部队被服厂的质检,\" 指了指卷尺末端的五角星钢印,\"就像顾沉舟说的,\" 喉结滚动,\"尺正则衣正。\" 王秀芳在旁补充:\"不锈钢尺抗变形,\" 指了指木尺的弯曲处,\"就像军嫂的针脚,\" 摸了摸自己的顶针,\"经得起岁月拉扯。\"
新老板的手在围裙上擦了又擦,接过卷尺时,发现尺盒内侧刻着 \"商正则人正\" 四个小字,用的是苏晚晴惯有的、带针脚弧度的笔锋。\"我们 我们不是故意的,\" 他的视线扫过退货单上的 \"尺寸不合格\",\"县化肥厂倒闭后,\" 喉结滚动,\"实在买不起新工具\" 苏晚晴望着他袖口的补丁,突然想起父亲的老战友,那些在国企改革中挣扎的工人,补丁里藏着比弹壳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