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防连的军号在凌晨五点准时炸响,铜质号声撞碎晨雾,惊飞了晾在绳上的作训服。苏晚晴的缝纫机在这时发出最后一声咔嗒,她手中的冬装口袋刚绣完最后一枚弹壳图案 —— 黄铜色的弹壳轮廓旁,用红景天汁液染的线绣着道细抛物线,尾端的箭头正对着三公里外的营房。窗台上的弹壳风铃应和着军号轻响,每枚弹壳都刻着新兵的名字,是她昨夜熬夜赶工的印记。
顾沉舟的作训服带着北疆清晨的霜气,肩章上的金星结着薄冰,却在看见苏晚晴眼下的青黑时,瞬间软了腰杆。他蹲下身,弹壳匕首在晨光中划出银弧,竹篾在掌心翻转如枪托,木屑混着霜粒落在她碎花围裙上:“枕着这个,” 他吹去竹篾上的毛刺,弧形恰好贴合后颈曲线,“和狙击枪的腮垫一个原理,” 指腹划过竹篾内侧的刻痕,“能让颈椎保持 37° 最佳受力角。”
苏晚晴望着他掌心的血痕,想起昨夜木工房的灯光 —— 他为了加固缝纫机的木质踏板,被陈年木刺扎穿虎口,却瞒着她用红景天粉止血,直到今晨换绷带时,她才看见渗血的纱布上印着模糊的 “晴” 字。“军号声像子弹擦过窗台,” 她摸出藏在围裙口袋的布包,红景天的苦香混着弹壳粉的金属味溢出,“塞住耳朵,” 布包边缘绣着弹道线,每道折线都对应着消音器的螺旋纹路,“能挡三分噪音。”
顾沉舟的耳尖在帽檐阴影里发烫,作训服内袋的弹道笔记被体温焐得温热。最新一页画着苏晚晴缝纫时的侧影:腰杆微弯 22°,右腿踩着踏板的角度恰如狙击枪的支撑脚架,旁边用红笔圈着 “腰椎危险区”,标注 “需定制 37° 护腰垫”。他突然摸出个铁皮盒,盒盖的弹壳扣 “咔嗒” 弹开,里面躺着晒干的番茄皮,被剪成军号的形状:“老张说,” 铁盒底缘刻着 “198461”,儿童节那天他替她去县城买缝纫机皮带的日子,“番茄皮煮水,” 喉结滚动,“能润你熬夜咳哑的嗓子。”
缝纫机的皮带突然发出疲倦的轻响,苏晚晴指尖抚过他刚做好的颈椎枕,发现竹篾中段刻着极小的 “舟” 字,笔画顺着竹纹蜿蜒,像极了他狙击镜里的瞄准线。上周在靶场,他教她据枪时,枪口的准星始终对着她画在靶子上的番茄图案,而她缝在他作训服内衬的弹道线,每道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