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牢牢系在机轮上,扣环处缠着她剪下的、绣着红景天的布条。顾沉舟的手指在齿轮间灵活地翻动,就像在拆解一支熟悉的步枪,每个动作都带着军人特有的利落。“明天去卫生所,” 他摸出随身携带的弹道笔记,防水纸页上画着最新的护颈套改良图,后颈位置用红笔圈着 “弹壳粉加固区”,“张军医说艾草热敷能让疤痕软化,” 他顿了顿,喉结在领口滚动,“今早匍匐训练时,我在泥地趴了两小时,” 他的指尖划过笔记上的磨损痕迹,“护颈套的防滑纹设计得再深些,雨天就不会移位了。”
苏晚晴望着他手腕上的晒痕,突然想起上个月他替她去县城买缝纫机零件,回来时手腕被自行车链条磨破,却笑着说 “就当是战场侦察”。此刻他的战术腰带上,原本挂匕首的位置空着,刀刃正躺在她的缝纫机抽屉里,刀柄缠着她新换的、绣着弹道线的布条。
暮色漫过晒谷场时,雨水渐歇。苏晚晴摸着腰带上的弹壳扣,突然发现内侧有道极细的刻痕 ——“晴” 字,笔画顺着弹壳的弧度蜿蜒,刀痕边缘带着毛边,显然是匆忙间用刺刀刻的。她的心跳突然漏了半拍,想起去年深秋,他在塌方区捡到一枚弹壳,连夜磨成戒指送给她,内侧同样刻着她的名字,说 “这样子弹就不会偏离弹道”。
缝纫机的抽屉里,她刚缝好的护腕静静躺着。布料用的是他 2 年前淘汰的作训服,迷彩纹路已洗得发白,却在护腕边缘绣着鲜艳的弹道抛物线,尾端缀着晒干的番茄皮 —— 那是他们在 “舟晴园” 种的第一株番茄,成熟时他用弹壳匕首替她摘果,刀刃在阳光下划出的弧度,恰如她此刻绣的线条。
是夜,顾沉舟趴在靶场的伪装网上,手电筒的光束照亮弹道笔记的末页。雨水透过网眼滴落,在纸页上晕开淡蓝的墨迹,却掩不住他刚写下的字迹:
“她蹲在缝纫机前的背影,比百米外的靶心更让我分神。雨水顺着她的辫梢滴落,在护颈套的艾草夹层上砸出小坑 —— 那是她特意为我缝的,夹层里的弹壳粉能防后颈受寒,就像我在雪山哨所时,防弹衣里藏着的、她寄来的红景天香囊。
解下战术腰带时,指尖触到带扣上的雪崩坐标,突然想起父亲临终前说的话:‘军人的腰带,既要能系紧钢枪,也要能护住想护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