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晚晴胸前的弹壳吊坠,\"这是用他首次获得 " 神枪手 " 称号的比赛弹壳磨的吧?咱连张班长见过,说弹壳底缘还留着编号 037—— 那是他父亲牺牲的年份。\"
苏晚晴的手指骤然收紧,吊坠内侧的 \"舟\" 字刻痕硌着掌心。她想起顾沉舟在训练日志里写:\"父丧那年,我在靶场打光三匣子弹,唯有第十发命中眉心,方知子弹与眼泪,皆需精准落地。\" 此刻靶子上的十环弹孔,恰似他二十年来,将思念与仇恨都淬炼成了守护的力量。
\"四百米障碍赛准备!\" 广播声撕裂热浪。顾沉舟转身走向,作训服下的脊背绷成张满弓,战术腰带上的弹匣袋随着步伐轻晃 —— 她亲手绣的 \"舟晴\" 二字藏在袋口内侧,用的是他领章上拆下来的金线。经过主席台台阶时,他忽然侧头,钢盔边缘露出的耳尖红得比靶心还鲜艳。
树荫下的军属们开始整理遮阳帽,苏晚晴摸了摸帆布包里的保温桶,三层棉套裹着的绿豆汤还带着灶间的余温,汤底沉着几粒昆仑山雪菊 —— 那是顾沉舟上次探亲时,用军用饭盒从海拔五千米背回来的。桶盖上系着红绳,绳结是他教的 \"单兵救生结\",说 \"这样晃荡再久,汤都不会洒\"。
障碍场传来发令枪响,顾沉舟如猎豹般窜出。苏晚晴看着他跃过低桩网,迷彩服与铁丝网摩擦出刺啦声响,脊背几乎贴紧滚烫的沙地,突然想起三年前在 \"舟晴园\",他趴在地上测算温室通风口角度的模样 —— 同样的专注,同样的一丝不苟,只是那时身下是湿润的泥土,此刻是掺着弹壳碎屑的靶场黄沙。
\"看独木桥!\" 不知谁喊了一声。顾沉舟正在摇晃的木桥上保持平衡,作训服裤腿被钉子划破道口子,露出的小腿肌肉紧绷如琴弦。苏晚晴看见他在桥中央停顿半秒,目光迅速扫过树荫下的人群 —— 虽然隔了百米,她仍能感觉到那道视线掠过自己时的温度,像昆仑山的雪水漫过晒谷场的石板。
当他冲过终点线,摘下滑落的钢盔,汗湿的短发贴在额角,第一个动作竟是朝她的方向敬礼。苏晚晴慌忙摆手,却看见他转身时,战术背心下露出的后腰处,贴着块印着 \"舟晴\" 字样的膏药 —— 那是她新研制的止痛贴,昨晚临睡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