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翁体贴下属,老夫代他们谢过县尊”
陈牧笑着摆摆手,取过纸笔递给唐师爷。
“先生,有件事您帮学生算算”
“如果静乐县境的汾河两岸都修上石堤,需要花费多少银子?”
唐师爷下意识的接过纸笔,脑子还没反应过来,缓了数息才惊疑道:“东翁说的是石堤?还全部?”
陈牧自然的点点头,这事自从他视察了一番大堤就在心中酝酿了。
静乐县的大堤年久失修,几乎都是垒土以及砂石的土堤。
从洪德年间开始,几年就会决口一次。
百姓可谓怨声载道。
他此次来静乐,景运帝给的任务是做一根钉子,深深扎根进山西官场。
如同昔日扬州府的李冲。
官场讲究的是名正言顺,想在这地方扎下根,政绩就必然不能差了。
而整个静乐如今最容易出政绩的地方
一是治河,二是剿匪。
治河就是汾河,剿匪的匪就是矿匪。
前几日吴德昭憋不住了,说出了心中之事。
便是那矿匪!
静乐县境内以及周边,有铁矿以及其他矿石,矿匪一直都有。
可从景运二年开始,矿匪不但多了不少,而且还被人组织起了数个山头。
如今已是静乐县百姓的心腹大患!
吴德昭是真的期望这位挂着镇抚衔的县令,能把这事办成了。
可惜被陈牧给暂时搪塞了回去。
剿匪陈牧当然没把握。
可治河的胆子还是有的,而且很大。
唐先生看他模样就知是铁了心要做,自己空劝无用,还是用数字说话吧。
年轻人,还是年轻呀!
“东翁,县衙的记录中提到,县境内汾河段总长一百里,两岸同修就是两百里”
“石堤规制为丈高的坡形,所需条石大概一百五十万块”
“若征发五千人修河,大约两年至三年,若有其他意外譬如徭役灾荒,可能需要三至四年”
“所需食材,灰浆,木材,工匠,民夫等等花费,大约需要纹银六十万两”
“如今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