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车位还没满,他还需要再等等,等到人满了,再发车。
沈语让宋老二跟老牛头一起回去,得看好刚买的大炉子呀,这可是将近1两银子的大物件呢。
于是又补交了一文钱的车票钱。
沈语则是继续采购。
猪板油,买!
肥猪肉,买!
瘦猪肉,买!
猪排骨,买!
沈语在猪肉铺子上买了300文的肉,共二三十斤,也给络腮胡老板惊到了,一下子买这么多,很难不怀疑是来他这进货了。
他手起刀落,利落的将肉剁好,用大树叶子包好,还拿了稻草绳子绑好,防止散开,这些肉都进了沈语的背篓里。
沈语又去杂货铺买了一些大酱,家里大酱没剩多少,要做生意了,得多备上点。
还补了一些杂物和答应给孩子们的糖。
最后,去了木匠铺子,问了一下板车的价格,作价500文,就这,还不是现货呢,还得等三天。
沈语咬咬牙,交付了定金50文,拿了木匠给她的收据条子,约定3天后来取板车。
沈语思量过,来回总是用牛车,一是麻烦,要等固定的时间上车,二是积少成多,也算成本,用板车推着炉子到镇上卖吃食更方便一些。
把板车定金一交,算是没有心结了,沈语在街上逛着,看看还有什么可买的没。
走着走着,就碰到上次摆摊卖木桶筐子的爷孙俩。
看到沈语,王大柱招呼着:“沈娘子。”
还让自家的孙子去喊沈奶奶好。
沈语嘴角一抽,还是别喊了吧。
她开口道:“老丈,我这次再买点木桶、簸箕、盆子、筐子。”
一听沈语这是又要成为自家摊上的消费主力军,王大柱马上来了精神,哪里管得着自家孙子叫没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