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网游动漫 > 岁月诗痕:那些触动心灵的歌赋 >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杜甫(3/4)
甫自身境遇:杜甫一生胸怀大志,渴望在政治上有所建树,以实现“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但他仕途坎坷,始终未能得到重用。安史之乱期间,他更是饱经流离之苦,目睹了社会的种种惨状。到了创作此诗之时,杜甫仍漂泊西南,生活困苦。曹霸的遭遇与杜甫自身的经历有相似之处,都经历了从相对安稳到落魄飘零的过程,这使杜甫对曹霸的命运感同身受,从而借诗表达对曹霸的同情,同时也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心中之块垒,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与对社会现实的无奈。

    创作背景对作者的影响

    增强对曹霸今昔境遇的同情

    - 社会动荡导致命运落差: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社会陷入动荡。曹霸从开元时受皇帝赏识、荣耀加身,到战乱后沦为漂泊穷困之人。杜甫目睹这一因社会巨变引发的个人命运跌宕,创作时对曹霸的同情更为深切。如诗中“即今漂泊干戈际,屡貌寻常行路人。途穷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贫”,直白展现曹霸困境,融入杜甫饱含同情的深沉喟叹。

    加深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 时代变迁引发沧桑之感:创作背景是唐朝社会的急转直下,这种巨大时代变迁让杜甫感慨世事无常。曹霸命运随时代起伏,由魏武子孙的尊贵,到开元时的风光,再到战乱后的落魄,是时代巨变的缩影。杜甫借曹霸经历,在诗中抒发对世事无常的深沉感慨,使诗歌弥漫着兴衰无常的悲凉氛围。

    融入自身怀才不遇的愤懑

    - 相似经历产生共鸣:杜甫自身仕途不顺,一生渴望报国却壮志难酬,与曹霸从辉煌到落魄的经历相似。这种相似性使杜甫创作时将自身怀才不遇的愤懑融入对曹霸的描述。诗中对曹霸才华的高度赞扬,如“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以及对其困境的同情,都隐含杜甫对自己不被重用的愤懑,借曹霸之事,抒自身之郁。

    凸显对昔日盛世的怀念

    - 对比今昔触发怀旧:诗中回忆曹霸开元时的荣耀,如“开元之中常引见,承恩数上南薰殿”,与当下战乱后的衰败形成鲜明对比。杜甫创作时处于唐朝衰落期,借曹霸昔日在盛世的辉煌,表达对开元盛世的怀念。这种怀念不仅是对繁荣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