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思潮的多元影响:唐朝时期,思想文化呈现出多元的态势,道家、儒家、佛家等思想相互交融。李白深受道家思想影响,追求自由、自然,蔑视权贵和传统束缚;同时,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也在他心中根深蒂固,渴望建功立业。然而,现实的挫折使他在儒家的“入世”和道家的“出世”之间徘徊。这种文化思潮的多元性,影响了他对人生道路的思考,在诗中体现为对传统价值观念的质疑和对新的人生选择的探索。
在这样的个人经历和社会环境背景下,李白创作了《行路难·其三》,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回顾和对人生的思考,抒发了自己在仕途受挫后的复杂情感,包括对政治现实的不满、对人生价值的重新审视以及在困境中寻求解脱的心态。
创作背景对作者的影响
个人仕途挫折引发的复杂情感
理想破灭的愤懑与无奈:李白一心渴望在政治舞台大展身手,却遭“赐金放还”,理想瞬间崩塌。这种挫折使他内心充满愤懑,如诗中虽未直白宣泄,却能从对历史人物悲剧的描述中,感受到他对自身遭遇的不平。“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表面写古人,实则暗指自己虽未成功,却已饱尝仕途艰辛,饱含无奈与愤懑。
对人生道路的迷茫与反思:离开长安的漂泊经历,让李白陷入对人生道路的迷茫。他曾执着追求功名,却遭遇重创,不禁反思过往选择。“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否定传统隐逸方式,表明他在重新思考人生方向,不知何去何从的迷茫尽显其中,对过往追求产生质疑,陷入深刻反思。
社会环境影响下的情感转变
对政治黑暗的批判与恐惧:当时政治黑暗,权力斗争残酷。李白目睹正直之士遭排挤,如伍子胥、屈原等历史人物的悲惨结局,映射出当下现实。他深刻批判这种黑暗政治,同时内心充满恐惧。深知在这样环境下,即便成功也可能如前人般下场悲惨,这种对政治现实的清醒认识,加深了诗中对功成不退者悲剧的感慨,使批判与恐惧之情交织。
受多元文化影响的豁达与超脱:唐朝多元文化思潮影响下,李白在儒家入世与道家出世间徘徊。仕途受挫后,道家思想对他影响加深。“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以张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