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生物的 “生死观”:简单本能与复杂恐惧(3/6)
但高等生物面对死亡威胁,反应丰富多样。人类在火灾中,身体会应激反应,行为上制定逃生计划、组织疏散,心理上还有焦虑、对生命意义的思考等多种情绪。
这种丰富的反应模式,是基于高等生物复杂的产生机制所发展出来的。就好比蟑螂只会一种固定舞步,而人类能跳出千变万化的舞蹈来应对危机。”
骁睿一边听一边思考,又问道:“从意识与认知参与度来讲,低等生物和高等生物又有什么不一样呢?低等生物难道一点意识都没有?”
洛尘补充道:“从意识与认知参与度来讲,低等生物基本没有意识和认知。飞蛾受向光本能驱使扑火,对危险毫无察觉。”
骁睿忍不住惊叹:“飞蛾居然对危险毫无察觉,太不可思议了!那高等生物呢?人类肯定能清楚意识到危险吧。”
洛尘继续说道:“而高等生物有自我意识,人类能意识到死亡意味着自我终结,还能根据知识经验评估死亡风险,这是恐惧产生的重要原因。
这一意识与认知参与度的差异,也与前面提到的产生机制和反应复杂性紧密相关,进一步加深了低等生物和高等生物在面对死亡时的不同表现。
人类会权衡利弊,思考自己行为的后果,这和飞蛾盲目扑火形成了鲜明对比。”
骁睿听后,若有所思:“这么一说好像确实有道理。那在进化意义上呢?低等生物和高等生物的进化和对死亡的态度有啥关系?”
洛尘继续解释:“基于前面几个维度的分析,我们现在来探讨进化意义。低等生物的趋利避害对个体和种群生存有基础保障,让个体避开危险完成繁殖。”
骁睿疑惑地问道:“听起来低等生物的趋利避害挺有用的,你之前说对长期进化影响有限,这是为什么呢?它们不能一直靠本能进化吗?”
洛尘接着说:“但它们很难根据环境的剧烈变化做出创新的应对策略,对长期进化影响有限。
而高等生物恐惧死亡的意义就大多了,促使人类发展医疗、制定法规、创造文化等,拓展了物种适应能力和生存边界。
就像我们发展消防技术,就是恐惧死亡推动的,极大提升了生存几率。
你想想,要是人类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