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跟着番茄学物理 > 第122章 无用dna真的无用吗?(4/4)
除特定垃圾dna片段后,昆虫的进化并未受到明显影响,因此他们认为垃圾dna在该物种进化过程中的作用被高估了。

    这种观点碰撞,恰恰体现科学研究的探索性与复杂性。

    另外,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在研究果蝇进化时发现,果蝇的垃圾dna中有部分序列在其适应不同食物资源的过程中发生了快速进化。

    这些序列调控了果蝇消化系统相关基因的表达,帮助果蝇更好地摄取和消化新食物,从而推动了果蝇在生态位上的分化。

    在两栖动物领域,科学家发现,当环境温度发生剧烈变化时,蛙类的垃圾dna会迅速响应,其部分片段会启动一系列与抗寒或耐热相关的基因表达。

    这不仅改变了蛙类的生理机能,还让它们的繁殖周期和栖息范围发生了显着变化,进一步推动物种进化。

    另外,垃圾dna的作用在不同生物类群中存在显着差异。

    在植物界,垃圾dna可能更多地参与抵御病虫害和适应土壤环境的过程;

    在动物界,则更侧重于调节生长发育和行为模式。”

    骁睿追问:“这种生态位分化在其他生物研究里常见吗?说不定能找到共性,总结出一套新理论。

    这让我想到,在物种进化过程中,垃圾dna的这种调控作用,会不会受到外界环境因素,比如气候变化、栖息地破坏的影响呢?毕竟现在环境变化太剧烈了。”

    洛尘详细回应道:“这方面已经有不少研究。垃圾dna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在不同生态系统和物种中,有着明显差异。

    像刚才说的蛙类,对温度变化敏感;而在植物中,很多物种的垃圾dna会对土壤酸碱度、水分含量的改变做出反应。

    随着研究深入,我们还发现,垃圾dna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双向调控关系。

    不仅环境变化能诱导垃圾dna发生改变,垃圾dna的变化反过来也会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策略,推动物种的适应性进化。”